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一个绝望主义者的自述 正文 第五十五章 遥远天底 尘封往事

作者:左开 分类:校园 更新时间:2015-10-07 06:24:32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org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org


随机推荐:犯浑 棺材铺之诡事录 不负长乐 野草 午夜杂谈 暴富很难?我的娱乐公司通女儿国 洪门传说:斩妖除魔之路 这本书的名字叫:空 

    第五十五章 遥远天底 尘封往事</br>    在东北北部的无尽荒野之上,高格(东北一代名家)与尤利;菲莉亚(格洲女探险家),两个坚持不弃的人正拿着工具细心的弄去一根根人骨化石上的尘土,这些见证了岁月沧桑的痕迹解答着一个个令人不解的问题,当泥土被细心的擦洗去,一根根清楚的骨头显露在眼前时,他们拿起铜雀人与绥人的头骨作对比。最终,连他们自己都无法相信的一幕发生了,这个头骨惊人的结合了铜雀人与绥人头骨化石的特点,随着一系列惊人的发现,他们相信,他们找到了一个必将震惊铜雀洲的答案。那就是,铜雀人与绥人同源。

    或许谁也不相信,然而这的确让铜雀人与绥人陷入无比的思想紊乱,但当大家静下来想时,才发觉,知识的探索并只不是让人们发现真相,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认清事物的本质。

    渐渐地,一段段尘封的往事,对知识痛苦的探索,让人们回忆起正在发生的一切……

    受制于绥人的东北北部,见证了一段对知识求索的疯狂。在那个亡国奴的岁月里,东北的铜雀少年无从获取知识,知识在他们眼中令他们奢望。而当他们终于有机会接近知识时,孩子们才发现,知识在他们眼中却是如此的痛苦,如折磨一般。过去的东北,高等的知识甚难学到,但为了“帮助”东北的铜雀人,绥人在东北的大地上设立了第一所“完备”的学院,收纳的都是些还只能上小学的孩子。教师们和校长都是清一色的绥人,操着流利的铜雀语,授教着知识,没有一点奴化的感觉,可这样的学习是惨痛的,它见证了一段对知识的狂热。为了让铜雀少年掌握充分的知识为绥国所用,教师们强迫着学生整日学习学习,没有一点其他的自由时间。这让对知识满怀憧憬的孩子们痛苦不已,知识不再是重要的快乐的充实的,与之相反,知识变得狰狞、可怕、可惧、可怖,令人窒息。

    正如校名一样——沉塘之底学院,这是位于东北北部算得上繁华的地方,然而这里的管制却是惊人的,那里只能有无尽的枯燥学习,却不能有一点孩子的天性,可是东北的乡村少年本就少有接受过完整教育的,加之这样的学习方式,令学校管理起来异常艰难。于是学校被扩大,扩大到一个低地,那里有一个巨大的废旧的鱼塘,在门墙的遮掩下,灰暗、阴冷,令人不寒而栗。但凡是触犯了校规的学生,拒绝接受知识的教导数次的顽劣学生都要被丢弃进沉塘之底,每天只能靠着手脚寻觅着没有一点营养的食物。然而,这一切不但没能阻止学生的反抗的天性,反而加剧了教师与学生间的隔阂,这两个原本是形如亲人般关系的称呼,仿佛从中生出一道裂痕,变得势不两立。渐渐的,教育管理的问题变得越发严重,难以管教的学生们甚至开始了群体的对抗和抵制,在这样几近穷途末路的情况下,当局政府招收了一批新的教师,以借此缓解紧张气氛带来新的面貌,希望以期改变学院的窘境。张文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到来将会改变东北少年们的命运。

    元隆之役爆发前期,张文自发的当上了沉塘之底的一名教师。由于他的知识不来自枯燥的规律,而来自快乐的艺术,这就让他显然与主攻科学的绥人教师产生了巨大分歧。而同时,与他怀揣着相同梦想的两名教师,康斯坦(一名来自格洲的西方教师),布文(交林人),也遭遇了同样的排斥。不仅如此,此时的校长胡戈安还有意要刁难这三位教师,胡戈安安排他们去共同执教并管理校中最为混乱的一个班。虽然很艰难,但张文相信依靠自己和同伴们的努力,未来将会有一个好的开端。

    这个班全班都是铜雀人,大多数都是男生(绥国虽开放并通行女子教育,但长期以来的思想观念,导致这一政策的普及和探索经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才实现全面系统的实行),然而却都一个个要么顽劣不堪,要么沉默寡言,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其他二人都觉得有些力不从心,然而张文却努力力行,希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改变当前的现状。通过多日不懈的观察,张文渐渐发现,在沉塘之底只有枯燥苦涩的学习,没有一点乐趣,在自己看来,学习应该是与快乐和欢笑并行的,但在这而却变得变相的扭曲。孩子们体会不到大人带给他们的关爱与友谊,相反只有残酷到极点的体罚,这令孩子们更加厌烦甚至仇恨学习。而更加让张文唏嘘的是学校中竟没有艺术课,一座本来摆放着数十件乐器的教室,却近乎成了茅草屋。为此,张文感到痛心,他坚定信念,决心改变这些孩子们的内心,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张文正式授教的那一天,他就遇到了诸多的困难。显然,张文是个心胸开阔的男人,他不会武力,更不会暴力,但却遇到了许多野蛮学生的挑衅,但是在张文面前,他一切都能很好的化险为夷,他以自己独到的言语间的力量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威胁”和“麻烦”,令学生逐渐认真和他相处起来。相比枯燥的书本,第一次上课,张文甚至都没有拿出课本,而是拿出乐谱,教孩子们唱歌,这让一些学生感到可笑。但张文依旧认真的对待,他希望自己的努力不要白费。第一次上课,显然不会很成功,但却真的感化了许多的孩子,尤其是班上为数不多的女孩。其中有一个小孩子,四五岁吧,张文把他定为特别对象,细心的照顾他(并不是偏向某一方,因为这个孩子年龄很小,而且性格十分内向)。为了能和学生们更好的交流,他主动住在了学生宿舍旁的小屋里,每天夜里,都可以看到他不辞辛劳,谱写诗歌舞曲,把全身心的感情投入进去。第一次与这些孩子们尝试同寝一室,就遇到了集体的拒睡。孩子们闹了起来,张文第一次见这种状况虽然也很惊讶但也不慌不忙、沉着应对,几句幽默诙谐的话化解了令他尴尬的氛围。胡戈安见半夜外面满是光亮,发现是张文主管的班里宿舍发出的光芒,便推开了房门想看看情况。打开门,却见孩子们笔直的站在张文身后,胡戈安不由得有点欣赏,觉得自己的治理能力的确不如这个年轻人。张文的这次表现,令学生们开始真正的主动去了解他。

    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张文心生出改变校制的想法。不久之后,他决定带领学生们,打开那尘封已久的音乐室。那一天,张文带着几十个孩子,破开了灰尘弥漫的教室,令他想不到的是,这教室在自己看来是如此的完美,张文十分惋惜它过去的岁月中都一直没有派上用场,于是与学生们一起打扫起教室。每个人都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希望能够在一个崭新的教室里学习,但却有一个孩子失意而无趣的呆走在一旁,带点嘲笑的看着张文,张文看到了他便走到他的身边,与他交谈起来。似乎他不屑与这个自己的长辈说什么,但张文却很主动的打破局面,与他交谈。渐渐地,他说了些什么,这才明白,他的父母在他小时就去世了,乡里人把希望都寄托于他,便让他来沉塘之底学习,谁想到这学校是…唉。

    张文明白了这背后的辛酸,他开始认真的对待起这个孩子,而他就是日后东北一代民族学家——高格。

    终于,一座崭新的教室意外出现在了这座校园内,而胡戈安也似乎有意,让张文等二人把学生搬到这个新教室学习。原本以为学生们会不满,但在张文的鼓励下,这些本来有一些懒惰的学生们开始一点点努力起来,自立起来。从此以后,张文等三人开始通力合作,与学生同住,与学生同吃,与学生共肩生活的艰辛。这个班开始一点点的好转起来,似乎即将重整面貌的这个班,却在不久之后又给张文带来一个难题。改变毕竟是慢慢来的,当真正的考验来临时,许多学生又开始了躁动,随着长时间的接触,学生们似乎有些喜新厌旧,又有些厌烦。大家似乎习惯了不服管教的生活,而张文的改制便令学生们感觉仿佛受到了束缚一般,时间长久了,也渐渐地不服从起来,那么这一切就要出现危机了。终有一天,班里出现了混乱,学生们进行了罢课,这让上课的校长难以忍受,他恼火的请来了张文。张文见此依旧是从前的态度,心平气和的安抚学生安心上课,学会克制自己,而学生们却也同时在暗地自己周旋起来。时间就如此过去了,一节课下了,校长气愤的看着张文,张文也只能摆出无奈的态度。

    这件事让张文意识到只有彻底的改变,才能去除这些学生身上的劣根性。于是张文决意进行一次彻底的完整改制。首先,张文在班内开设正式的艺术课,包括音乐、诗歌、绘画,他想让学生明白学习不只是严谨枯燥的。再者,他在班里确立了严整的班规,管理化的规定了班里的组织结构与条例,他要让学校像个真正的社会一样,这里同样要服从游戏规则。最后,他写了一份文件给胡戈安等教师,希望能够在整个学校展开改制。得到文件的教师们无不欣赏张文的能力和敢于改变的勇气,纷纷加入进来。在他的努力下,三个人竟把这个最难管教的班给团结起来了,甚至还做到了全面的改制,这是令他们自己也始料未及的。而胡戈安却对此不屑一顾,他不相信张文能真正改变什么,但其他教师都逐渐加入进来,希望能了解张文,并和他一起学习到更多的经验和知识。张文见此那是更加努力了,与众多教师们一起,他们开始了教学改革,决心让沉塘之底焕发出新的活力。

    但,胡戈安却在一边似乎胸有成竹的确信张文不会成功,他要再一次用沉塘证明,自己的严厉不是白来的。

    仅仅十几日后,改制只推行了数十天,一些实在是纨绔的学生便开始大闹起来,寻衅滋事、不服约束。而还年轻气盛的高格也就很快便触犯了校规,他和其他一些纨绔学生一起,被押进了深邃黑暗的沉塘之底。高格哪受得了这些,可又既不求饶,也不服输,每天过着似乎只是苟且偷生一般的生活,不能与大家在一起学习,张文决定想个办法救出高格。一天,张文发现,几个学生竟然拿着自己的乐谱偷进了沉塘之底,给了高格。一时,阵阵细小的歌声传了出来,被学院的管理人员发现了,张文出面及时的阻止了接下来的行动,并借此以自己的可信换回了高格。愤懑了数日的高格终于从沉塘之底出来了,他惊讶于里面的黑暗,也感谢张文救了自己。自此之后,他便开始一心一意的认真学习,不为别的,只为自己而奋斗。

    随着改制的深入,张文为此创作了一首合唱曲《沉塘之底》:

    “我们都是沉塘之底的孩子,我们寻找着光明与快乐。”

    “我们都是沉塘之底的孩子,我们面对着黑暗与沉默。”

    “我期待着,花开的那一天,你不必惊异,或许这真是迟早会来临的。”

    “我们在沉塘之底,我们向往着解放的一天。”

    “我们在沉塘之底,我们等待着鸟语花香的季节。”

    “沉塘之底,沉塘之底。到了那一天,鱼儿会在碧波游荡,莲儿会在池间嬉戏。”

    “沉塘之底,沉塘之底,我们都是沉塘之底的孩子。我们从不厌倦,我们期待着快乐到来的一天!”

    “啊,沉塘之底,沉塘之底,沉塘之底!”

    “沉塘之底!”

    张文改制的成功,伴随着孩子与大人们的互动,两者间的隔阂逐渐缩小,到最后,学校依然成为一个家园,成了大家共同的家园。

    就连胡戈安也不得不感叹,自己或许真是老得才尽,也该变成个老顽童,和孩子们一起游戏?

    一切似乎都在向着美好的未来发展,但事实证明,直到战争的爆发到来,民族危亡改变了张文的人生轨迹。

    改制成功,那么知识也终于被正确的扶正过来,近古时代的知识分子再也不是盲目的追求文化与科学,而是理性的探寻,认真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寻觅着正确探索知识的道路。但,一切往往都是残酷,甚至是惨痛的,当张文真正面对自己所不曾面对的抉择时,不仅是他,所有人都茫然了,我们的出路真的只有毁灭吗?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org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