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一个绝望主义者的自述 正文 第四章 查木斯(4)

作者:左开 分类:校园 更新时间:2015-10-07 06:23:59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org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org


随机推荐:误惹春潮 这本书的名字叫:空 洪门传说:斩妖除魔之路 犯浑 棺材铺之诡事录 故事新编 暴富很难?我的娱乐公司通女儿国 退婚?好啊,我要把你家买下来 

    第四章 查木斯(4)</br>    在古查木斯的中期,是文化最为繁荣的一个时期,涌现出无数在各自领域卓有成就,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首先创造传奇的便是王国的领导者——奥兰德七世,被称为“格洲的主人”的奥利西斯。正是这位充满才干,富有活力的国王将查木斯推向了极盛。在他在位的四十多年中(公元前671—625年),查木斯的国土几乎囊括了整个格洲。

    在当时的西格,仍有几股势力坚持与查木斯为敌,尽管查木斯人对待被征服地区的态度十分的宽容,每征服一处,就会成立一个行省,实行与本土几乎一致的行政管理制度,虽然在对待奴隶的态度上完全不同。但长期的抵抗,业已令西格的原住民形成了一股有力的力量,况且他们也已不再是过去松散的政治联盟,随着北格人等各民族的加入,这一地区逐渐形成了几个强有力的公国,并依靠着实力强大的贸易经济支撑,一度威胁到了安定已久的查木斯西部边境。

    在奥利西斯的父亲统治时期,西格的公国就已多次向西部的防线发起大规模的战役进攻,而王国久久积蓄的隐患也在此时初露微痕。军队的战力变得松懈,分管各地行省的将领不再像过去的将军们一样与国王的步调一致,各地的部队不能有效的协调,有时甚至会发生内讧。这些都导致了十来年令国民们感到罕有的失败,这对好胜之心尤其强烈的查木斯人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王国的大军竟被西边的匪寇打的溃不成军!虽然他的父亲在临死前勉强支持住了敌人的进攻,但王国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大量的田地被夺走,粮食产量下降,传染病不期而至,经济下滑。更为棘手的是,南部的海洋民族又再一次出动了为数庞大的军队,海陆两道袭来,他们撕开了博伊斯海峡(连接格洲与铜雀洲南部的海峡)这个险要的关隘,向西进发准备与那里的西格联军会合,共同向南方的战略要塞希拉纳发起进攻。

    怨声载道之下老国王抱憾而终,自己也身染重疾而死。当利亚祭司赶到王宫之中时,连他也对这样的局面感到失落,因为他至少还保有最高的国家象征意义,他是决不能在王公大臣们面前表现出一丝忧虑的。

    可是现在,“我也怀疑这个国家是不是真的患病了。”

    谦虚平和而德高望重的老国王至死也没有换来国民的原谅,不仅如此,更因他这显得软弱无能的高尚品德让人们甚至认为他的死是罪有应得,是神的惩罚。而在他死后,诸王子们也展开了骨肉相残的争权夺位,如果不是因为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前任的话,这种局面是绝对不会出现的,更何况,是混乱到如此不堪的状态。这些高傲却又缺乏足够力量的王子们为了给自己争夺王位的赌局增加筹码,不惜以还未到手的利益相许诺给忠心不再的敌方将领们,这最终招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王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各地将领们纷纷打着某一位王子的旗号而互相杀伐,而查木斯人民的命运也遭到了悲惨的抛弃,前线军队陷入两难境地,尽管有那么几位忠心耿耿的将军仍在作着殊死抵抗,可终究无法改变防线被异族攻破的局面。此刻,在西部边境上,尽是一番溃退之景,而国内的军事体制也几近陷入瓦解,各方势力还只顾着争夺谁先夺下利亚城。

    议政院中的七位元老对此也无能为力。议政院,是贯穿古查木斯国整个中期的重要政治机构,其由七百余位从全国各地选举出来的代表组成,而在这其中,又有七位被推举为元老,他们拥有对国家的行政权的一定实权,并能在一些时候对皇帝的指令进行建议,并举行议政会以图更改。这个机构在初期是不具备任何权力的,仅仅由于到了中期,王国事务繁多,国王一人难以兼顾,才赋予了议政院一定的行政权力。但终归,这样一个不掌握军事和政治上的大权的组织是无法对国王的治理造成大的影响的,为了防范这样一个庞大群体对政局造成不安定的影响,国王的许多大臣实际上在其中拥有席位。

    但到了这时,议政院中的七位元老组成的元老会却对局势的走向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利亚城内一片动荡,而手拥城市的基础管辖权的他们此时便变得极为重要,为了安抚城内居民的骚动,元老们全力控制着城市的运转,以尽最大限度的减少动乱带来的破坏。

    然而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并且在不久之后,议政院内部也开始了分裂。来自各地的代表们为了地方的利益开始互相争斗,甚至时常在庄严的议政院内大打出手,这一点也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七位元老们。正如其中的卢塞留所虑,正是这个国家阴暗内核下的改变致使了如此令人惊心的改变。

    察觉到元老会内部变化的他,迫不及待的想要脱身出去,这引起了其他人的猜测,遂而导致了潜伏在利亚城中的刺客们对他的追杀。卢塞留一路向北逃去,狼狈不堪。就在他几乎绝望之时,他得救了。

    而毫不迟疑的救下他的人,正是此时执掌北方兵权的第七王子,年仅23岁的奥利西斯。

    突如其来的相救让卢塞留顿觉曙光显现,他也因而毫不迟疑的成为了年纪轻轻的奥利西斯的部下,被后来的他称为是自己的“引路人”。

    而更加让他感到难以置信的是,如此年轻的奥利西斯此时已做到许多王子难以企及的成功。当然,这还得归功于他独具慧眼的母亲。早在奥利西斯的母亲作为老国王的王妃时,外部的危机就已经在王国内部慢慢发酵了,在奥利西斯出生三年后的生日,老国王便给受到宠爱的小王子送来了一份注定日后命运的礼物,将北方的奥图,此时已改名为凯塔城的领地封给他。

    王妃是如此的感谢国王,其实她知道,自己的丈夫这么做就是希望自己和孩子能够远离危险,因为在他看来,那些已经长大成人的王子们此时已是野心重重了,觊觎着自己随时都可能退下的王位。

    小奥利西斯在北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母亲为了他的未来倾尽所有,她为儿子日后的未来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到他长大时,身边已聚集了一批具有非凡才干的能人志士,如果说那时的查木斯汇聚了全格洲的最具有能力的社会精英,那么奥利西斯身边的幕僚,则是精英中的精英了。

    在一班部下的帮助下,几年之间,奥利西斯已经成长为一个手握重兵,拥有万千人民拥护的王子了。他实干经验丰富,比之那些在王城之中坐享其成的兄长们,他不知道比他们高出多少。正是因为这样,奥利西斯耐心的在北方积蓄起自己的势力,到现在,他差的也就只是一个明智的引导者了。

    而这个人,卢塞留,适时的到来了。

    刺客们的追杀被击退了,然后消息也自此走漏,远在王城之中的王子们纷纷指使地方将领进攻自己的弟弟,奥利西斯的领地。可惜,太晚了,哪怕他们联合起来,也敌不过此时业已成熟,羽翼丰满的奥利西斯了。

    他并没有急于进军利亚,而是带着忧心忡忡的卢塞留来到了位于北格的边境线上。在这里,奥利西斯让卢塞留对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并也在这里,开始了自己一生辉煌的旅程。为了赢得万全的胜利,稳固好后方是比急功近利更为长久且更为有效的做法。已经蓄势待发、摩拳擦掌的查木斯国强大的北方骑兵军团自北方三城倾巢而出,一举横扫了整个北格。

    长期以来与古查木斯互为敌手的北格第一次遭受如此惨重的失败,这让卢塞留惊讶不已。为何整个国家都做不到的事情,却被一个“北方”就如此简单的做到了?这到底还是国民利害关系之所致啊。小国寡民,固然不能结成巨大的力量,然而国家的利益高度却能够和国民的生存空间相协调、相一致,利害相同,国与民当然便能团结一致,发挥出强大的威力了。

    而此刻的北方,便是如此,却再看这时的整个查木斯,各地皆各有其志,各地的人民的利益竟不能相协调,固何况这样一个大国,到此时,可谓牵一发而动千机,如何能够共同为了一个目标而运动起来?这样看来,连议政院这样的组织都无法控制局面,也就毫不奇怪了。

    北格既平,奥利西斯便已经为自己树立了他人所不能及的威望,在将北格的抵抗势力击垮后,他也并没有彻底将其退路断绝,毕竟,凭他此时的实力,再过强大也不可能完全将整个北格置于自己的威服之下。查木斯与北格订立了盟约,北格自此臣服于查木斯,同时在征服之地成立了索亚行省(遍布冰雪的极寒之地)。

    在此之基础上,奥利西斯的力量得以大大增强,进军利亚的资本也已具备,现在他能够放心的向南挺进了。

    “他已经为自己将来的王业埋下了伏笔。”当时的卢塞留如此在日记中写道。

    当北方军团调转船头进击南方时,其他王子们组织起来的联军已经攻入了北方三城之一的迈萨尼亚。然而他们的一路进军却又是如此的像是一场儿戏。奥利西斯有意将他们诱入城中,待到数日之后,当他们沉湎于这轻而易举的胜利所带来的享受之后,他的重甲步兵顺势攻入,毫不费力的俘虏了数万人的大军。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的他们,此刻或许还沉睡在美酒带来的陶醉之中呢。

    向利亚进军的战略随即展开。奥利西斯的大胜震动了全国,远在南方的前线军队在数月之后得到这个消息时仍振奋不已,仅仅凭着字面上的几段短促的文字,他们便已获得了无穷的力量。军心一时大振,战局竟然就这样出现了微妙的转变。事实证明,卢塞留的建议是如此的正确,行之有效,舆论攻势使得奥利西斯的威名顿时在国民心中成为了希望的代名词,尚未成为国王的他此时仿佛已经受到了万众拥戴。而现在需要他完成的使命便是:安定国家,讨平异族。

    公元前672年,北方军团兵临利亚城下,此前的他们,兵锋所至,无不一一被安抚下来,奥利西斯的军队纪律严明的名声也传布于期盼和平已久的南方人民当中。也就是在这里,苟延残喘的王子们经历了血腥的争斗,短暂继位的两个国王也几乎在几十天之后就被人们遗忘,心怀鬼胎的地方将领们的军队此时已成为了叛军,他们霸占南方,互相倾扎。岌岌可危的利亚城在大祭司柯勒良的全力保护下才幸免于难,没有遭致自己人的迫害。

    叛军心知敌不过北方军,便征用异族雇佣兵,甚至想将他们引至利亚以抵抗奥利西斯的强劲攻势。但这造成的结果只能是——使国家陷入更加深重的混乱。叛军谋夺了国家的权力,竟以国家的名义发号施令,这只能招致国民对他们更加咬牙切齿的唾弃,利亚成为了一座充满暗杀和诋毁的阴谋之城,元老会中的3名元老遭到暗害就是一个可怕的事实,这种局面造成的破坏在日后的岁月中给这个国家带来了深重的恶劣影响,道德败坏。

    原本应该守卫国家的军队此时的作为却与被诋毁为反叛者的奥利西斯的行为大相径庭,这成为了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而这个失败的爆发点便是——安西利亚城的陷落。西格联军本来对于查木斯边军的殊死抵抗感到焦头烂额,可是海岸边几乎不设防般的空虚让他们大喜过望,哈提森公国(西格的一个大国)大公萨拉斯乘势攻下安西利亚,通往查木斯本土的道路便打通了。这是决不被容许的,当地的民众迅疾开始了反抗,当地的商业贵族们的地产被夺走,然而携带着财富而逃离的他们却并没有出资帮助当地民众,他们贪婪的不肯出一点力,尽管不是所有富人都如此,但在很大程度上,反抗完全是人们出于保卫家乡的炽烈情感,而非人们从何处而来的还有希望的反击。

    叛军引查木斯河上游之水,在下游阻挡了奥利西斯到达利亚的道路,这让大军难以调动,一时没了办法。而就是在这个时刻,身边的谋臣为他献出了计策。

    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大工程学家尤利乌科。据说他当时只是在利亚城郊的最高的一座教堂上略微一俯瞰查木斯河和城市,便想到了能够将大军送往对岸的方法。那就是,利用查木斯国引以为傲的水利工程——索普麦尔水渠,将士兵们送达利亚城。水渠的巨大结构使得其上部有着长约87米、高达28米、宽约13米的两层多拱桥,这样的双层结构足够输送一支数量可观的军队,这是古查木斯人的智慧的结晶,也是日后西方文明的一个瑰宝。

    更关键的在于,这是一条掩映在巨大森林之中,并连续跨越查木斯河与其支流麦尔河两条河流的水渠,隐藏在远离利亚城区的索普镇当中,这些因素使得叛军将它忽略,而这,也成为了北方军团制胜的关键。一方面,奥利西斯派出一部分为数不多的步兵,命他们在查木斯下游处佯作进攻之势,以牵制住叛军的注意力。

    而在另一方面,强大的骑兵已经随着他本人开往小镇索普,在那里,三万骑兵全体下马卸甲,换上重甲,跨越索普麦尔输水渠,并在到达对岸后,整装待发,征集到八千战马后,向着正呼唤着他们的利亚城发起进军!

    奥利西斯还记得,当他从高大的水渠上走过时,与他同路的尤利乌科向他诉说着一个又一个象征奇迹般的查木斯设计师们设计建造的建筑工程,对于人们来说,这就是查木斯文明的科技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烙印。

    “这个国家还有很多故事,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人物,还有很多奇异的东西。”尤利乌科如此说道。

    “奥利西斯王子的军队宛如十字军一般降临,带来了福音,平息了动乱,让人们得到安宁,让世界重归平静。”当柯勒良手握王冠在黎梵摩亚大教堂(古查木斯国最大的国立大教堂)上看到奥利西斯王子来到城下时,心中难掩激动。然而难题又再次到来,他不希望,他不想这座城市遭受破坏,因为,破坏了它,这个国家也将受到动摇,他不想徒增伤亡。为了帮助他,卢塞留冒着危险潜入城中,奥利西斯则率兵在外围与叛军作战以作掩护。处在一片兵荒马乱之中的利亚城,卢塞留带着数十人的小队躲躲藏藏,在傍晚时分终于到达教堂,救出了静静在那里等待的科勒良。

    逃离城中的科勒良一路之上告诉了卢塞留能够让奥利西斯安全进入城中王宫的方法,一个连后人知道的都不多的秘密,这个城市之下,通往王宫的水道。古查木斯人在工程方面做出的贡献尽管由于时代的局限还很不成熟,建筑的生命甚至还比不上后来格洲中世纪黑暗时代建造的建筑寿命长久,但总有那么一些高超而出色的工程得以延续下来,他们被记载在后世的抄本上,成为了古查木斯古典文明的见证者。

    身披战袍的奥利西斯在长长的水道之中,倾听着流水之声,与身后的团结于自己周围的臣子们穿过广阔的地下都市之后,回到大地之上,来到了利亚王宫之中,当象征国王即位的众神旗再一次升起时,圣光降临,人们放下了手中的武器,内乱不再,查木斯王国的喧嚣与争吵归于平静。

    在与叛军曲曲折折的相持长达四个月后,历时四年之久的“安西之乱”终告结束,这个在安定的时代发生的重大动乱给王国带来了持久的创伤,尽管在奥利西斯活着的时候,这一黑暗似乎被掩盖了过去,然而他自己心里也明白,他的统治将成为这个国家从此盛极而衰的开始。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org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