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推荐:替嫁高门后死遁了 扶鸾 我为公子扶苏,打造大秦最强盛世 皇爷他老房子着火了 相敬如冰 重生古代灾荒年:从窝在深山打猎开始 撩乱逐春生 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见赵长越一脸傲娇,裴璇玑却不以为意,甚至冷笑了两声,眸底尽是鄙视。
“刚问赵御史,你教出了多少高徒?汴州十万百姓知礼义廉耻了吗?他们明白天下为何沦落至此了吗?”
“据我所知,连你的同窗好友周学正都不认可你的做法,对吧?”
“所谓的东林学子,只是仰慕你这位江南士林领袖的地位,跑来镀金,心里并不认同你那些大逆不道之言,对吧?”
裴璇玑的话,句句扎心。
赵长越没想到,眼前这位锦衣卫竟什么都猜到了,恐怖如斯。
果然,在锦衣卫面前,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他叹了一口气,颇有些无奈,“百姓愚昧,世人愚昧。”
听到这些话,在场之人心里很不爽。
他那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样子,真是让人恶心。
裴璇玑冷哼,“不是百姓愚昧世人愚昧,而是你太清高,自以为是,从来不把他们当人看,哪怕是东林学子,在你眼里也是牛马罢了。”
“赵长越,你所做的这些,不外乎求名,东林学子不过是你求名路上的铺路石罢了。”
“你也不是在教他们礼义廉耻,而是让他们仇恨陛下,仇恨朝廷,如此种种,跟杜逆有何分别?连一个佛陀都不如。”
“我看,你分明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家伙,你根本不明白读书是为了什么,我看你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赵长越有一种光天化日之下,衣服被人扒掉的感觉,顿时恼羞成怒,青筋暴起。
“你一个锦衣卫也配跟我说读书,连我都不明白读书是为了什么,这天下谁还明白?”
裴璇玑突然呵呵笑了笑,“你真是自负得很,不过我看你倒是一只井底之蛙。”
赵长越回怼,“那你倒是说说,读书是为了什么?”
裴璇玑当即拿出一份大魏日报。
报纸上的四行字非常醒目。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赵长越认认真真看了两遍,耳边仿佛一道炸雷响起,振聋发聩。
他一般拿过报纸,又仔仔细细读了一遍,突然狂笑起来。
“哈哈哈哈……我读书数十载,所学所悟,竟远不及这四句,真的是井底之蛙。”
赵长越只觉自己的脸被打得啪啪响。
“这四句话出自谁口?”
裴璇玑没给他好脸色,“上边不是写着吗,‘何以读书,大魏皇帝陛下曰’吗?”
“什么,这句话出自陛下之口?
赵长越只觉得很不可思议。
不可能,一个昏君怎么说出这种圣贤之言?
昏君不配。
他一时接受不了。
裴璇玑拿回报纸,脸色冰冷,“赵长越,就你,也敢说自己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陛下说的这四句,乃天下人读书之总纲,要说楷模,陛下才是真正的楷模,你也配?!”
裴璇玑对着他一顿输出。
“我再问你,你不是教你的学生如何拯救天下苍生吗?该如何解救?”
赵长越下意识回答:“广开言路,实施仁政。”
裴璇玑再次冷笑。
“只会纸上谈兵,果然百无一用是书生。”
“什么是仁政,满口仁义道德罢了。”
“杜公明施行仁政了吗?他为何能打进上京?阿史那施行仁政了吗?他为何也能打进上京?”
“他们都是暴虐无道,与仁政毫不沾边,为何能祸乱天下?”
“赵长越,其实你根本就没有想过如何拯救天下苍生,所谓的施行仁政之流,不过你是从书上被抄来的,对吧?”
“你的狂,不过是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
“我看你分明就是一个沽名钓誉之辈。”
赵长越脸色憋得通红,半晌愣是没说出话来。
裴璇玑继续说道:“陛下说了,拯救天下苍生,其实很简单,使耕者有其田。”
“陛下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已经在章县试点了,那里的老百姓都有田种,而且只交两成租子。”
几乎所有人都怀疑自己听错了。
天底下还有只要两成租子的地主?
不可能,根本不可能。
赵长越自然也不信,
裴璇玑见状,微微一笑,“你们不信,有机会可以去章县看看。”
一旁的夏侯杰早已按捺不住,“裴千户,跟他们废什么话,全部带走。”
赵长越被戴上厚重的枷锁。
当天,赵长越及五十三名弟子被逮捕入狱,东林书院也被永久查封。
裴璇玑临走前,留下了一句话。
“东林书院误人子弟,陛下要在山海关开办书院,想当天子门生的,赶紧去山海关吧。”
这句话在人群中炸了锅。
陛下也要开办书院了?
那还等什么,赶紧去山海关啊。
陛下开的书院,不比东林书院强千倍万倍。
……
赵长越案,很快在江南引发热议。
有的说赵长越千古奇冤,朝廷此举,是为了打击江南读书人。
有的说赵长越罪有应得,你他妈天天喷陛下,你不死谁死。
但赵长越毕竟是江南士林领袖,很多读书人还是有风骨的,不会因为他被抓入狱,就树倒猕猴散。
很多人都在积极奔走营救,其中不乏一些官员。
但很快,下一期的大魏日报出了一篇文章。
【江南士林领袖竟是杜逆走狗】。
文中详细说了赵长越是如何跟杜公明勾到一起的,开办东林书院的钱,大部分也是杜公明出的。
赵长越的目的就是颠覆大魏政权,狼子野心,罪不容赦。
这篇文章直接一棍子把赵长越打进了十八层地狱。
李策不仅要搞死他,还要搞臭他。
大魏需要一个稳定团结的江南,不允许有不同的声音,赵长越必须严惩。
与此同时,山海关,成了无数人的梦想之地。
苦哈哈们,都争着抢着投军,为了获得一块土地。
读书人,也要去朝圣,成为天子门生,感受陛下的伟大光芒。
就连不少普通百姓也开始移民辽东。
陆路走不通,海路成了不二之选。
前往山海关的海船络绎不绝,一时间竟有些不够用了,即便交了钱也得等返航的船只,不知道等多久。
为此,海州巡抚不得不从玉州、南州等地借船。
山海关一下子涌进这么多人,住不开。
好在这时候已是穿暖花开,宁州、镇山一代有的是地方,张立群将他们安置在此。
他不禁感慨了一句,“不到半年时间,就打造出如此盛景,陛下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