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巧辨真假十六</br>
离开湖北往湖南进发,这条路虽然自古就有,但是不但不好走而且路上有阻拦。 ( . . )[更新快,网站页面清爽,广告少,,最喜欢这种网站了,一定要好评]-..-所谓的阻拦不是地理环境上的阻碍,而是路上不太平。有人要问了,湖南湖北是当时农业最繁荣的地方的地方,在一个以农业立国的国家,这种地方会不太平吗?其实只要仔细想一想,这个问题就可以马上有答案了。问题就是出在这个地方太适合种粮食了,许多土地都被豪强霸占着,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不好过。老百姓实在活不下去了,没有了办法只好做不法的事情,甚至于落草为寇。这真的是现实版的“‘逼’上梁山”。
早在正德年间的时候,一个在湖南当过一任县令的书呆子,就因为看不惯地方豪强侵占土地,说了几句真话。结果不但没有帮得上忙,反而连累他连官位也不保。这个书呆子很生气,不惜倾家‘荡’产也要把这件事情调查清楚。经过他近十年的努力,终于总结出不完整的调查结果。他托人上报朝廷,结果这份报告一直没有下落。三年后心里郁闷的他终于坚持不住,临死的时候请人问问这件事情的结果。得到的结果是当时的内阁大人们不但没有没有重视,而且给了一个“不知所谓”的评价,然后把这份报告随便丢弃了。这个书呆子气得马上晕过去,死也没有闭上眼。他的儿子也真的够孝顺,继续为父亲完成未完成的事业。直到杨廷和当上内阁首辅后,由他的儿子杨慎无意中得到后‘交’给了他的父亲。这份报告这才终于被朝廷重视起来,不过就算重视了也没有任何作用。因为无论是内阁还是皇帝,都不可能改变这个局面。这些地方豪强已经成为一股势力,要是朝廷或者皇帝真的敢动他们的话,他们就会联合起来对抗。到时候就算朝廷赢了,也会元气大伤,直接影响到将来国家的粮食收成。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大明朝的粮食收成最为重要,一旦影响到收成的话,就会影响到国本。杨廷和不敢‘乱’来,就连一向大胆胡作非为的正德皇帝朱厚照也不敢‘乱’来。不过这份报告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至少让这些大人们知道了一些地方上的真相。
穷山恶水的地方虽然条件艰苦,但是那里没有太多的纠纷。反倒是越繁荣的地方,反而贫富差距越爱,矛盾也就越‘激’烈reas;。老百姓既没有后台又没有支援,怎么和豪强对抗。无声地愤怒不起作用,只会更加助长豪强的嚣张气焰。要是反抗的话,大家又不能做到齐心协力,又都是胆小怕事只顾自己的利益。所以一次次地反抗不但没有成功,而且给这些老百姓家里带来更多得伤害和痛苦。所以出现了一个十分普遍而又滑稽的规律。年纪越大收到的伤害也越大,但是越不敢对抗敌对的豪强势力。这些人几乎已经麻木了,没有了和地人对抗的勇气和‘精’力。只好忍辱偷生地给敌人卖命,甚至于给仇人打工的同时,还要拼命压制年青一代的对抗情绪,帮豪强做大家的反工作。有了这些人之后,想要有决心对抗豪强,也不可能真的有所作为。这就是历代老百姓之所以对抗不了官府和豪强的主要原因。
后世新中国的建立者太祖皇帝曾经这么评价过之前的农民起义,之所以会失败主要有五大原因。第一,缺少领导者,没有一个真正可以带领大家和敌人作斗争的指挥者。因为群龙无首,所以组织分散,意见众多不统一。做不到令行禁止,也做不到意见的及时统一。没有一个有能力的人主持大局,调配各方势力,指挥全局,是绝对成不了大事的。
第二,缺少一个主题,大家心里只有愤怒没有一个目标。不但不能让大家意见统一,而且无法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因为目的不明确,所以大家只能盲从或者自己凭空想象。所以做任何事情需要一个信念,需要一个目标,更需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心。信念、理想、目标和信心,是做大事的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第三,缺少严明的纪律。任何一个组织想要存在和发展下去,都需要一个规章制度。在这些规章制度下约束大家的行为,让大家有所约束。可是几乎所有的农民起义军都犯了这个错误,在建立之初没有制定规章制度,凭借着大家的愤怒起事。有所成就之后大家忙着瓜分胜利果实,不加约束地做了不少的坏事。他们变成了比豪强还要被老百姓痛恨的人,所以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对于刚刚获得一些成就,过上以前不敢想的生活的起义军来说,这种思想是绝对有的而且是绝对不能克制的。这就需要严格甚至于严厉的纪律约束大家的情绪和行为。不然的话在敌人反扑和老百姓的漠视下,这些本来有可能成功的起义军就会被无情地消灭。
第四,缺少一个强而有力的后勤保障和宣传队伍。起义军们只重视怎么扩大战果,却忘记了后勤保障和稳固后方的重要‘性’。只有安抚了老百姓,只有让老百姓彻底支持起义军,这样才可以有源源不断的后勤保障和兵源。做好大家的思想工作不但可以稳定大家情绪,更可以拉拢更多的人加入起义军。一旦他们的亲人加入了起义军,这些就算不上战场的老百姓也会和起义军一条心。这就需要宣传的力量了,只有深入民心的宣传才能有这样的效果。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也不要忽视宣传工作。
第五,缺少长期远大的计划和目标,特别是人才的培养。任何一支军队起初获得胜利是因为大家的齐心协力。但是一腔热血总会用完,到了后来胜利还是需要智慧和力量。几乎所有的起义军都一样,总会有一些能力超群的人存在,不然不可能在第一时间获得一定的胜利果实。但是这些人会牺牲,会受到损耗,也会渐渐老去或者衰退。所以需要培养和训练新人,让这些新人渐渐成为起义军的中坚力量,将来取代老一代领导成为新一代领导。可是几乎之前的起义军都没有这么着想过,老一代的领导不愿意放权和教导下一代真本事。新一代的人看不起前辈,没有学会真本事就开始嚣张跋扈起来。老一代争权夺势内斗不断,小一代欺男霸‘女’相互攻击,最后导致起义军四分五裂。清末太平天国起义军就是最好一个例子。
大家都以为生活在湖南湖北的老百姓不用担心饿肚子的问题,至少不会饿死。可是真相真的是这样吗?事实的真相令人十分不理解,可是这是事情的真相。早在唐代的时候,就有人直面社会矛盾,把基层老百姓的艰苦生活写进了诗歌里面。“烧炭的用不起煤炭,织布的穿不起粗布,种地的只能喝粥,养蚕的身无一丝丝绸。”大家都以为是夸张的比喻而已,其实这是最真实的老百姓写照。
湖南湖北虽然是粮食主产区,但是这些粮食不是老百姓自己的。除了要上‘交’朝廷的粮税之外,还要把绝大部分的收成上‘交’给豪强,因为这些土地都是这些豪强的。老百姓为了活命只能租用豪强的土地,为豪强种粮食。一些租用不起土地的老百姓,为了能够活下去甚至于给豪强当佃户或者奴才。这些老百姓只有种地的权利,没有享受劳动成果的权利。年景好的时候或许可以让一家老小吃个半饱。要是遇上灾荒或者年景不好的时候,上‘交’粮税和豪强的租子都成问题。一些人几年下来就会倒欠豪强不少粮食或者钱,只好卖身为奴永远做豪强家的奴才。在这里卖儿卖‘女’的事情经常发生,有的是因为家里养不活,有的是因为豪强‘逼’着还债没有办法只好这么做。
一到荒年或者年景不好的时候,两种生意在乡下特别好做。第一是贱买土地或者房产,第二就是人口贩子。为了‘交’税,为了不让一家人饿死,一些手里还有田产房产的人,只好把自己的家业贱卖出去。而买房买地的其实都是豪强的人,他们利用这个机会兼并更多的土地,然后再租给没田没地的老百姓或者原来的主人。这么做不但不会有任何损失,而且可以保证田地可以持续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