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我不是袁术 六十四 袁树,尚且年少

作者:御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2-29 08:34:13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org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org


随机推荐:全民三国:我的运气有亿点点好 我,无双毒士,群臣骂我太无耻 无敌冠军侯 大明:家父朱元璋,我当逍遥王不过分吧? 开局捕获赵云,穿越异世当君王 为奴三年,王府众人悔疯了! 被贬后,我顿悟成圣! 大明:一分钟一银两,殖民速度不敢想 

    终东汉一朝,直到司马朗向曹操建议恢复郡国兵,在此之前,东汉都没有西汉武帝以后那么严谨且布满全国的军事基层组织。

    司马朗上表之前,郡国兵已经从法理上被废除了,内地郡国不设置郡国兵,只有替代郡国兵部分职能的郡卒存在。

    之所以说是部分职能,是因为这些卒毕竟不是法定军队,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群官府养着用来干杂事的杂役。

    耗费很低,也没什么战斗力,平时的处境就像是郡府的家奴一样,负责伺候郡府里的大人物,人数普遍在一千上下,抓抓小偷对付对付强盗都费劲,更别说打仗了。

    所以在广大内地州郡,汉帝国的武备废弛并不是一句玩笑话,那是正儿八经的事实。

    只有三十多个边郡为了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外族入侵,可以设置类似于郡国兵的存在,人数从三千到五千不等,这十几万的边郡郡国兵基本上就是汉军常备军的主力了。

    除此之外,东汉中央军还有一万多人的常备军,这部分人算是最精锐的职业兵,遇到战事可以直接扩编,人人都能当基层军官。

    还有设在边关、各地要冲的营兵,每个营两三千人,算是职业兵,但是人员素质复杂,有招募来的,也有犯人充当的,战斗力不上不下,主要看带领者和训练程度。

    再然后就是各地属国中能够快速调动的外族兵马,这部分人大约有十来万。

    总体来算,东汉帝国在非战时有接近三十万的常备军。

    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少,但是相对于广袤的国土来说,实在是不多,分布太散,且战斗力也很成问题,正儿八经能算强兵的没几支,全靠战时扩编。

    因为财政方面的严重问题,黄巾之乱前后一段时间,汉帝国甚至允许高官重臣出征的时候自己招募自己的兵马,号为“家兵”。

    这就导致东汉帝国的军事力量远不如西汉帝国那般的强盛,兵员素质也普遍较低,面对广袤的国土和处处烽烟的现实,军事上的应对实在是手忙脚乱。

    而落到眼下,袁树的处境就和他所了解到的那样很不安全。

    整个三辅地区算不上边地,所以在平时只有总数不到五千的杂役人员勉强算得上是武装。

    虽然还有长安虎牙都尉统领的长安营以及右扶风扶风都尉统领的雍营这两支常备武装,突发作战时能够及时出动的军备力量撑死了一万人,彼此之间还分散得很开。

    仅靠三辅本地的武装力量,根本谈不上应对入侵的羌人、匈奴人或者鲜卑人。

    被动挨打、据城死守是他们所能做到的全部,真要遇到大规模入侵,那就只能等驻守凉州的精锐部队和来自雒阳的三河五校军队。

    万一运气不好,被突然袭击了,等凉州和雒阳的军队来了,袁树的头七都过了,便宜老爹就要白发人送黑发人了。

    正好,在这一次的危机之中,卢植和廉达、邵原这些北地猛男展现出了各自的军事才能,袁树遂产生了在一心会中增设一个军事部门的想法。

    想法产生之后,袁树迅速付诸实施,召集卢植和十三太保等手下群贤,大家一起商量起了这件事情。

    经过这一次危机,所有人也都意识到了战争与死亡并未远离自己,一些从未有过生死体验的学子更是深深的感到震撼,由此认识到了武力自保的重要性。

    于是乎,这个提案得到了一致通过,一心会保卫部正式成立。

    在一番挑选之下,保卫部一共由三百五十名一心会成员编入,成为庶务部之下的第二大部门。

    至于保卫部主任,袁树本来认为卢植最合适,不过卢植已经是副会长兼任审计部主任,不适合再担任其他职位。

    于是经过大家的推举,袁树最终任命大个子廉达担任保卫部主任,另一个大个子邵原担任副主任,统领三百五十名成员负责起了一心会的日常保卫工作和任何需要使用武力的工作。

    廉达的主要优势就在于曾经跟着家人学习过正儿八经的军队里的一些技术,本身又和卢植学习了一些兵法,且有了一次实操经验,属于袁树麾下最有担当暴力机关头子的资格。

    另外,袁树还和廉达一起从保卫部成员里选出了武力值较高的、拥有一定技战术基础的十五人一起充当小队长一样的存在,把保卫部成员变成十数个小队,轮流执行任务、学习、训练。

    他决定采取军界的常规操作法,精心编练小股精锐以为骨干,将他们全都培养到基层军官的层次,并从中发掘部分具有将帅之才的人才。

    如此一来,一旦有变,就能迅速扩充队伍,拉起一支像模像样的军队,简单操练一番,就能拉上战场当炮灰了。

    古往今来所有财政不足或者受限于某些条约规定的政治实体都会这样搞,二战前的德国是这样,当前的东汉帝国也是如此。

    打汉羌战争把钱打没了,没办法,只能裁军,保留必要数量的常备精锐。

    一旦有战争,立刻征发三河、三辅之地的良家子进入军队,把常备军变成军官,五千人很快就能扩军到三四万人。

    又因经常在这些地方征兵,所以当地参军者等于是半职业预备役,具备相当的战斗力。

    这些人家中都有一定的财力,一旦打仗都能自备武器军械甚至是粮食,朝廷一声令下聚集起来打仗去,打完仗,直接遣散回家,不需要额外支出养兵的费用。

    作为代价,征讨对象就是这些东汉雇佣军的“军饷”。

    打胜仗之后,可以屠城、杀戮、肆意劫掠,将攻破的城池摧毁殆尽也无所谓,人留不留也无所谓,反正都是些叛贼。

    依靠这种方式,东汉帝国的武德虽然在不断的衰落,但是那也是相对于东汉帝国的鼎盛时期来说的。

    对于周边一些小部落、小国家还有国内脆弱的起义者们,衰落中的东汉帝国依然是一个巨无霸。

    袁树就打算采取这种方式,用自己能够提供的有限资源培养三百五十名军事人才的种子,给予他们恩惠,把他们变成心向自己的私兵。

    一旦有问题,一心会也能拉出一支像模像样的军队来保护袁树的安全。

    不过简单的一些训练倒是可以解决,但是一些关系到军队真正威慑力的部分,想要训练,还真是不方便。

    比如这个时代的技术兵种——弓弩手和骑兵,没有专门的教练和训练条件,空口白牙想训练弓弩手和骑兵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方面的知识壁垒不比今文学派构筑的知识壁垒弱多少。

    袁氏家族在政治上倒是三世三公十分牛逼,但是在军事层面,袁氏本家还真没有什么建树,家族几代人都不是从军出身,族人中也缺少从军的,最多当个游侠,没人想过真的当兵玩命。

    所以要说军事上的一些关系,估计也只能算到门生故吏的群体当中了,三代祖宗当三公,总会辟召一些有军事才能的人,最后在军队里崭露头角的应该也不少。

    比如未来的董卓就是三叔袁隗的故吏,照理来说也算是袁氏家族在军事层面的人脉关系,也被袁隗充分利用,发挥了该有的作用,一度为袁氏执掌朝政立下大功。

    只是袁隗太飘了,飘到最后,反让董卓敲响了袁氏家族的丧钟。

    袁树由此深刻的意识到了枪杆子这么重要的东西不能掌握于外人之手,更不能过于相信所谓的门生故吏之间的关系。

    人总是会变的,对吧,董太师?

    袁树认为,自己论笔杆子已经小有建树,那么接下来,就是要为枪杆子做一些工作。

    不过这种事情归根结底不是可以大肆宣扬的,甚至连自己本家人都未必会支持,现在跟他们说以后要有大乱,所以提前储备军事力量,根本不会有人相信。

    所以袁树只能靠自己手上有的东西来培植自己的军事力量。

    那自己这边有哪些可以利用起来的军事人脉关系呢?

    他来回踱步,思来想去,想不出一个合适的人。

    可忽然间,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了扶风都尉董宣的样貌与他那双满含“深情”的眼睛。

    那……

    是满怀渴望的情绪啊。

    他在渴望什么?

    渴望力量吗?

    渴望谁的力量?

    难道是我的?

    亦或是……

    我背后的袁氏?

    袁树思忖一番,心中有了计较,于是安排亲随许崇出马,低调邀请董宣在城外草庐相见。

    草庐是他为了给马融守孝而搭建的居所,少有人来,十分僻静、隐秘,是谈事情的好地方。

    董宣的心情自然是激动的,他没想到袁树居然会主动邀请他私下里见面,这岂不是说明——他也进入了袁氏家族的视线之中?

    是谁站在袁树背后邀请他呢?

    难道是他的那位京兆尹老爹?

    一想到这里,董宣就非常激动。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袁树一上来就开门见山了。

    想要见他的,不是袁逢,也不是袁隗,袁氏家族甚至不知道这个事情,袁树纯粹是为了自己和一心会,他是以一心会会长的身份与自己相见的,并没有官面上的关系。

    董宣愣住了。

    是你自己找我?

    你和你的一心会找我?

    找我干嘛?

    推荐我入学做你的弟子?

    拜托,这是不是太晚了一点?

    我都四十多了还求什么学?

    让我孙子来求学倒还有点说头。

    太多的疑惑和不满充斥着董宣的脑袋瓜子,而这一切也被袁树感受到了。

    “此事与袁氏家族没有什么关系,仅仅是树个人的请求,如果董都尉不方便,那就当今日之事没有发生过,树一个字都不会往外说。”

    袁树笑呵呵的举起了杯子,喝了一口蜜水。

    董宣低下头,看了看自己面前那杯满满的蜜水。

    他寻思开了。

    虽然此番不是袁氏家族的意思,自己很难立刻得到好处,但是袁树这个人就没有投资的价值吗?

    显然不是的。

    作为袁氏家族当代家主嫡次子,虽然脑袋上还有一个嫡长子袁基,但是以袁树的才华、声望,将来主导袁氏家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趁着他年幼与他打好关系,进行一笔长线投资,只要袁树不早死,这笔投资必然大赚。

    现在是袁树有求于自己,而不是自己有求于袁树,这个时候的帮助比起袁树未来发家以后的帮助要更加的珍贵,更加能让袁树记住,就算自己享受不到,给后人留个善缘也是不错的。

    瞬息之间,董宣心中有了计较。

    于是他举起了面前的杯子,痛饮一杯蜜水,然后放下了空荡荡的杯子。

    “袁君虽然年幼,但才学出众、天资过人,马公、法公都非常欣赏袁君,董某一介粗汉,能得袁君相求,是袁君对董某人的看重,董某人没读过什么书,但也不是白丁,袁君有何需要,只要董某做得到,在所不辞。”

    好,很好。

    袁树看着眼前的董宣,大笑了出来。

    “董都尉快人快语,树也就不遮掩了,此次羌人入侵、三辅震动,树颇为忧虑,朝廷在三辅驻军少,凉州和雒阳之兵驰援需要时间,而羌人骑兵突袭又非常迅猛。

    好比今次,云阳县陷落了,距离最近的长安营都还不知道,更遑论救援,以此观之,若是有下一次,若是羌兵大举进犯,树等若没有防备,待朝廷援军至,怕是只能为树收尸了。

    每每念及此,树不胜感慨,古人云,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居安思危,方能长久,树准备从一心会之中挑选三五百勇士,进行训练,使之掌握战阵之术,不说精锐,至少,要能够守城。

    如此,万一羌人再次入侵,那么树也能如同今次这般,更加快速的组织一心会的勇士守城,力保茂陵县不失,如此一来,树得以安全,茂陵父老也得以安全,两全其美,岂不妙哉?”

    董宣明白了袁树的一部分意思。

    这小子是被羌人入侵给吓怕了,所以决定提前准备一下,让自己手底下那个一心会有点战斗力,万一下次羌人又来,他就能更快的守城,确保自己的生命安全。

    对于这一点,董宣倒并不鄙视,反而十分欣赏。

    他带兵赶来茂陵支援的时候,看到茂陵县城外的陷坑和拒马像模像样,当时就觉得城内有高人。

    进入城中,看着编练整齐的守城壮丁还有城墙上的守城设备、物资,立刻就明白茂陵县城是真的做好了守城的准备。

    不说兵员素质,就这样的准备程度,羌人要是攻城,没有一千人以上的兵力,怕是要吃个大亏。

    之后他得知高人是袁树,是他组织了城内略懂军事的人操持了城池防务,把一切处理得井井有条,面对强敌也有一战之力,不至于被一鼓而下,落得云阳县那般的下场。

    有如此忧患意识,就和一般的纨绔子区分开了。

    再加上之前听说的有关袁树身体力行助农的事情,再一看整个茂陵县的老农们都被袁树打包塞进了城池里保护起来,他就更加佩服袁树了。

    神童是真的神,是真有本事,而且心地也挺善良,这对于出身高门大户的人来说,实在难得。

    而现在,这个小神童又因为自己的忧患意识,决定增强自己手底下的军事力量,以备不时之需。

    不过吧,这个事情可大可小,可以不追究,也能搞个大新闻。

    毕竟这是大汉帝国,明令不准私人有军队,你在大汉帝国的国土上私自训练手底下人掌握军事技能,一个不小心被人捅出去,那可能就是一顶谋反的大帽子扣上来。

    众所周知,如果官僚们认为你在谋反,那么你最好真的是在谋反,否则,他们不把你整的家破人亡,是不会罢休的。

    但是这种情况放在袁树这种出身的人身上,又是另一种说法了。

    以袁氏家族的权势,家中弟子私自训练军队,那确实是一个大新闻,但是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这个事情成为了大新闻,岂不是对袁氏家族掌控舆论渠道能力的一种讽刺吗?

    关系到自家嫡系子弟的安危问题,袁氏家族能让这个消息离开函谷关,都能算是犯下大错了。

    就算消息进入雒阳,袁氏家族和宦官们有所合作这个事情已经是个公开的秘密了,而宦官们又能在相当程度上把持皇帝的讯息渠道。

    所以皇帝能否真的知道这个事情、能否相信十二岁的袁树训练军队图谋造反,都还是两说。

    可以说以袁树的身份,私下里偷偷摸摸训练一支军事力量以图自保,其实危险系数不说很高吧,基本上也能算是没有。

    认真思考一番,董宣觉得,这个事情的风险程度不是很高。

    但是以此获得袁树的好感、抱上袁树的小粗腿,可能性真的很高。

    该怎么做呢?

    真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啊!

    董宣用喝一杯蜜水的时间做出了决定,就此化身真ishu,成为规模广大的ishu集团的一份子,就此投入了袁树哥哥的怀抱。

    而这一次,显然和之前那象征性的表态有所不同。

    董宣走到了袁树面前,正襟危坐,向他行礼。

    “宣一介粗汉,只知战阵杀敌,不识礼数,每每念及于此,未尝不叹息痛恨,蒙袁君不弃,宣荣幸之至,袁君但有所求,宣力所能及之处,必当竭尽全力!”

    袁树大笑,伸手扶起了董宣。

    “董都尉英豪盖世,岂可自轻?树年幼,不经世事,还望董都尉多多提点。”

    两人相视一笑。

    随后,董宣和袁树商定,从军队里挑选几个精干好手,帮助一心会保卫部训练环首刀、长矛的使用和相关军阵的知识。

    另外也会安排善射弓手与善骑的骑士帮助保卫部训练射术和骑术,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让他们充分掌握这些关键的军事技能。

    而董宣也几乎是立刻就得到了袁树的小小回报。

    得知董宣的孙子小董已经五岁了,袁树建议董宣把孙子送到自己这边来,加入到致良知学派之中,学习知识,成为学派的一份子,将来飞黄腾达、帮助董氏家族从军事世家转变为士人家族,岂不美哉?

    董宣立刻想到了袁树承接马融“学统”的事情,大喜过望,连连点头,表示马上就安排小孙子到袁树这边拜袁树为师,好好学习,争取将来成为一个正儿八经的士人,不要再上战场拿命挣前程了。

    看起来,就算是在古典帝国的大汉,出将入相也是士人阶层的浪漫,只有他们有闲心思能去畅想书生封侯的光辉。

    对于广大非士人阶层来说,其实已经有那么一点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小小苗头了。

    解决了这个事情之后,袁树就没有关注其他太多的事情了。

    过了几天,他从廉达那边听说董宣安排了二十个教官来到一心会帮助保卫部练兵,还提供了十匹训练用战马,以及环首刀、长矛等一系列汉军正在使用的制式装备。

    一应操作,全都向着正规军看齐,只要时间足够,必然能把一心会保卫部这三百五十人训练成合格的精锐战士。

    军阵,骑马,射箭,他们都会掌握,汉军所掌握的最高级别的技战术,他们都会学习到。

    袁树十分满意,向董宣表示了感谢之后便沉寂下去,不再过多干预外面的事情。

    他还是守孝之身,不应该过多的抛头露面,以免招惹闲话。

    把该做的决策做掉,该扫清的障碍扫掉,接下来的事情,那就是卢植和十三太保他们的事情了。

    要是连执行都执行不好,那袁树估计就要二次改组一心会了。

    一心会,是一个讲究效率的组织,容不得废物、败类。

    袁树继续留在马融坟墓旁的草庐之中,继续读书、写作、习武健身,顺便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他还年轻,还有很多时间,甚至东汉帝国也还有一点时间。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东汉帝国的崩溃还在缓缓进行之中,宫殿还没有坍塌,烟花还没有绽放,末代实权君主还没有放弃挣扎,足以毁天灭地的力量正在积蓄之中。

    而袁树,尚且年少。

    (第一卷,完)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org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