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推荐:预知未来后,我成港圈大佬白月光 书穿农家!恶女对照被迫种田! 换亲不当对照组后,我成侯门主母 妙手生死官 重生后拒绝接盘,老婆全家急疯了 被囚五年,替嫁后国公府跪求我原谅 旧爱新情 重生:姜先生,顶峰相见
每一个能在历史上执行的政策方针,都必有符合一部分群体的诉求。凡是能获得成功的政策,必定顺应时代着时代的发展,符合大部分群体的利益。
历史上,鬼佬拿港人治港当口号,内地却坚定不移,认真详细的推行着港人治港。
研讨出一大套政策,切实地进行施政。
尹照棠有前世的从商经验,在做生意上有点眼光,但在政治上缺乏个人体悟。
冇烈火炼不出真金,冇真正在政坛沉浮过,悟不出一份好政策。
但幸运的是,口号可以抄,政策可以借鉴嘛。
毕竟,他不是行政长官,喊出来的口号,不用负责推行。
杂志周刊本是宣传用,大可以刊载某人政见。
胡博超还是正牌的市政局议员,天生有议政权力,非常适合做意见领袖。
尽管只是在造势,都要稳扎稳扎,一步步来。
尹照棠动用91杂志公司的渠道,已是一个政治表态,无需马上站出来,叫胡博超出来测测风向,试试效果。
等舆论已成,形势已定,再出来露面也不迟。
代价则是要把一部分政治功劳,让渡给胡博超。
胡博超会成为政坛新星。
可他与胡博超本是政治伙伴,并无多少损失。
西九龙,弥敦道173号三层,两个单元房门口,挂着“新华通讯社港岛分社”和“港澳工位”的招牌。
十几名办公人员,来来往往,桌面的红色电话,响个不停。办公场地紧张,贵为副社长的梁漫平,都只在靠窗的位置,有一张独立办公桌。
一名干事把一份已经折好,画了重点的小报递给副社长,眉飞色舞的道:“领导,91吃瓜的议政文章,有点意思呀。”
“喔?拿来我看看!”梁漫平抬起头来,扶正眼镜,细细阅览起小报上的文章。
一千两百余字的豪文,铺满小报的首页,市政议员胡博超的署名,把文章含金量抬高一个层级。
“言之有理,目光独道啊.”梁漫平沉稳地放下小报,眼神却异常兴奋,作为大新华的副社长,当年也是部司中有名的笔杆子。
针砭时弊,溜须拍马,年度总结,行测论政。
全都写的叫一个天花乱坠。
一篇文章是猪粪,还是真金,细读两遍心中自明。好与坏,关键在于能不能执行下去,契不契合社会大众。
能获得他一个目光独道的评价,起码代表理论上,切实可行。能否获得港岛市民的广泛支持,还得实践检验。
在场的干事们见到领导交口称赞,纷纷面露好奇之色,传阅起报章,细细品鉴。
办公室内,称赞声连连响起。
“文章写的真好。”
“港岛政坛亦有能人啊,胡议员是一个爱港爱国的官员。”
“要是能再精炼精炼,凝结出一个震耳欲聋的口号,宣传效果肯定会更好”干事们都大加赞许。
梁漫平明白真正出手的不是胡博超,而是91吃瓜的老板尹照棠。
91吃瓜是一份专门发布时政花边、重点新闻的小报,还有一块版面,学《东方日报》搞“功夫茶”
请议员和学者评政议政,讨论局势。
订阅91杂志,附赠吃瓜小报的营销方案,更是潜移默化,培养出一大批读者。
基本上,91杂志跟91吃瓜的发行量可是一比一,吃瓜小报就夹在杂志背面的塑封里。读者们省了一个报时政报纸的钱,多少都会看上两眼。
据推测港岛91吃瓜的读者量,已经超过五十万。
平均六个人里,有一个会看91小报,数据貌似很夸张。但六个人有一个看咸湿杂志,是不是很合理许多了?
尹照棠在推出91吃瓜的时候,完全就是冲着影响力去的,根本冇考虑过赚钱。组织在确定跟尹照棠合作之时,便充分考虑到91杂志的影响力。
此时,梁漫平神情喜悦,下达着指示:“跟小社说一声,把社里本期小报收集留档。”
“是!”报纸收集留档,代表当中的文章,有政治分析意义,将来可能要翻出来研究。
小社则是“大新华”内部对“小新华”的称呼。大新华不可能订十几分91杂志,只以办公名义订上一份。
小新华好歹是编辑社,肯定会多订两份。
梁漫平沉吟片刻,又道:“你们自己有订杂志的,小报充公上交,知道吗!”
“知道了!”
干事们齐声相应,竟无一人遗漏。
后来,光系大社三十多位干事们就上交了一百多份小报,离家路远,自我慰藉,可以理解!
但是帮人代购,成箱成箱往内地寄,真是有点过火了。
好在,梁漫平不分管D纪,专门就文章,提笔撰写了一篇报告,跟着电报一起拍回内地。
他再走出办公室,在走廊上用私人电话,照着黄皮电话本上的号码,拨出电话道:“尹生啊,有时间吗?”
尹照棠正在杂志公司的会议室里,站在主位上,朝在场的主编们压手,示意众人安静。
总编辑马超辉,副总编贾明共七人,齐齐收声。
尹照棠温声道:“平哥,在外边饮茶,要不要过来?”
“不用啦,贵司报纸上胡议员的文章很不错,能不能再细化一下。把长篇大论的理论,凝缩为几句话,加大传播度。”梁漫平问道。
政策文章的开篇,一定是要细致入微,向社会各界阐述清楚观念。当获得社会一定程度的支持后,便可精炼凝缩,形成几句话的标语,快速把影响力铺开。
梁漫平的来电,已证明《支持港人支持》在政治上获得内地认可。
在当前阶段,内地已提出“一国两制”的自治设想,英方用“港人治港”,“港英善治”的口号来夺治权。
内地是一口回绝,绝无妥协余地。但如何让港人信服,制造出国家认同,政治共识,还需要一个政治理论。
政治需要共识,共识代表团结,团结方有力量!
港岛有力量,未来才有发展。
历史上,内地就是“借壳上市”,拿了“港人治港”的解释权,收下了英方塑造的共识,凝结出新的理论。
因为都是“港人治港”,共识获得大部分市民群体的认同,所以,港岛虽有小乱,却无大事。
并且,港人治港与一国两制的方针天生契合的。
尹照棠料到会受内地褒奖,却没想到梁社长真敏锐,沉吟片刻,出声道:“冇问题,我刚好和编辑们已经讨论过。”
“喔?”
“有结果啦,行不行多聊两句!”梁漫平有心做回编审。
尹照棠道:“三大问题,三大原则,第一大问题,谁能治理好港岛?原则是只有港人能治理好港岛。第二大问题,港人中治港的主体是谁?原则是必须由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国家大义,不损害香港繁荣和稳定的人为主体。第三大问题,谁是祸乱港岛的敌人,原则上挑拨国家对立,破坏发展环境,闹军事冲突者,是祸乱港岛的敌人!”
三个问题,主旨明确,层级递进。
站在港人角度,站民族大义,还辨明敌人。
只从港人利益出发,不骂鬼佬,不宣扬红色。
但扛旗国家大义、民族大义的旗帜后,唔好意思,鬼佬就一定要归还港岛主权。
因为,国家大义、民族大义,种在每一个华人心中。有人贪恋鬼佬的红利不假,但绝不敢站出来喊:我要卖国,我要卖港!
有人全家移民,当反港急先锋,冇关系,归类敌人直接打击。
梁漫平在电话里听完,安静数秒,手忙脚乱掏出钢笔,趴在墙上,用肩抵住电话,匆忙道:“阿棠,麻烦再讲一遍。”
他一字不漏的记下,合上钢笔,出声道:“我马上拍电报向上级请示!”
“辛苦了,平哥。”尹照棠道。
梁漫平脸色残存着震撼之色,摇头道:“分内工作。”
这三大问题,三大原则,当然不是尹照棠的独创,是后世施政的精华,再由编辑室的笔杆子们润色而成。
每一点都可以扩张成一篇万字豪文。
梁漫平亲自来到电报室,撕下那页纸,交给机密电报员时,内心不由感叹:“这是一个江湖人吗?”
这份电报直接拍进海里。
因为,大新华的线,是外事线,可直达天听。
鉴于阿根廷近期在马岛的军事动作,已有学者预判到英阿战争爆发在即,麦理浩突然搁置磋商,便是想等马岛战争的结果,寄希望用一场战争,收获两处领土。
老人家阅读完电话,眼前一亮,高度夸赞道:“英国人还在想用军事威胁解决问题,港人已经拿起思想武器进行斗争,港人治港,三大问题,解释的好啊!”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一是主权,二是治权,三是承诺,以此为最终答应进行宣传吧,绝无更易一字的可能。”
两天后,港岛新华报发布《三大论述》文章,把彻底成型的政策推行下去。其中三大论述竟有一大是来自本港政客,顿时使得胡博超大红大紫。
有新华报出面鼓吹,港岛各路左派媒体,一拥而上,纷纷紧跟《港人治港》和《三大论述》进行造势。
可千万别小瞧笔杆子的声势,影响力席卷商政各界,一时间不知多少力量,已经认可《港人治港》
毕竟,三大论述里的另外两大,不是港人可以决定的,但唯有港人治港是港人可以决定的。
内地和港岛本土派,有了一个坚定共识。港岛本土派有了精神指南,不知该怎么权衡利弊时,翻翻指南,照精神办咯。
而且内地已经认可港人治港,港人还有必要参加中英谈判吗?
冇必要了!
管他是中还是英,港人都该治港!
报纸论战,成功化解英方的“民意攻势”,意见领袖“钟圣元”的提议,忽然就被本土派所忽略。
新界,上水围,小桃园酒家。
这是乡间民宅改造成的酒楼,院子里种着两棵桃树,餐厅便是主人家的大厅。厨子、帮工、服务生是屋主一家四口,桃树下还趴着做课业的孩童。
在内地几亿人还过着农民生活时,港岛乡下已有类似农家乐的业务。
两天,梁漫平约尹照棠、胡博超二人吃饭。尹照棠提议叫上已有D内身份的廖志鸿,最后廖志鸿定在小桃园。
大厅里,梁漫平竟起身敬酒,出声道:“阿棠,阿超,先敬你们两杯酒。照领导的讲话,港岛一定会回归,但繁荣与安定,你们两人当记一大功!”
“特别是阿棠,没你的三大原则,港人思想上还得乱上一阵,好似无头苍蝇。”
尹照棠跟他碰杯,笑着道:“都是为阿公办事!”
廖志鸿乐道:“阿棠,你又拜新阿公啦?”
胡博超举杯:“我只是敲敲边鼓,不敢居功.”
梁漫平放下酒杯,感慨一声:“叫你当意见领袖,你当成精神导师了。假如你改行从政,97之后,肯定有人推荐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