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推荐:逍遥庶子 重生刘协:我开着坦克匡扶汉室 三流咒术师芙O莲 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臣本布衣,带女帝一统八荒 大明:暴君崇祯,杀出一个日不落帝国 饥荒年,开局率领百名犯妇当反王 争霸:开局截胡二嫂
次日,一大早李牧就起了床。
今天的日程安排,时间上有些紧。
按照大虞律规定,进京述职武将先要去兵部和五军都督府报备,才能够在京中自由活动。
上午跑完两个衙门,下午还要去拜访老上司舞阳侯,以酬谢举荐之恩。
虽然他这个代理参将的位置,因为特殊原因才获得的,但明面上向朝廷举荐他的还是舞阳侯。
在官场上举荐是大恩,按照潜规则,必须第一时间上门拜访。
镇远侯府是本家亲戚,可以把拜访时间放在晚上。
虽然别人不一定在乎这些,但作为当事人必须要懂规矩。
最重要的人脉关系,必须在第一时间维护,以表明自己的重视态度。
忙碌不光是第一天,后面连续几天的日程,都是安排满满的。
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上司、同僚,都需要他找时间上门拜访。
按照官场的潜规则,还要根据各自的级别,送上提前准备好的扬州“土特产”。
没有“土特产”,也可以直接送钱。
按照官方的说法,这叫冰炭孝敬。
属于外官进京必不可少的程序。
上级官员需要亲自去送,同级或者是层级更低一些的,直接打发人送礼就可以了。
打点完关系之后,大家才算自己人。
东西也不是白拿的,收了礼之后。
往后官场上遇到了一些小问题,能够担待一下的,大家也就帮忙担待了。
当然,前提是你懂规矩,不能让人家白忙活。
除了这些人脉外,族中各房的长辈,昔日的同僚都需要走动。
一想起这些复杂的人际关系,李牧就感觉头大。
“兰先生,都准备好了没有?”
李牧关心的问道。
衙门中从来都是小鬼难缠,这些家伙要不了命,但是能够恶心人。
不把关系打点到位,后面办事很容易遇到麻烦。
“大人,请放心。
丝绸在京中是硬通货,最受后宅的夫人们喜欢。
学生派人打听过了,京中的丝绸价格比扬州贵上不少。
这些丝绸在京中的价值,比通行的冰炭标准更高一些,不会出问题的。”
兰林杰当即保证道。
第一次打点关系,最重要的是不出问题。
虽然他是关系户,一般人不敢找麻烦,但不等于维护上级衙门的关系就不重要了。
“嗯!
等本官去报备之后,你立即安排人把东西给送出去。
一些重要岗位的官员,劳烦兰先生亲自跑一趟,最好是能趁机搭上线。”
李牧缓缓说道。
地方军以协饷为主,朝廷的钱粮拨付不多,但蚊子再小也是肉。
何况除了饷银之外,日常的军械补充,也需要上级衙门支持。
相比一般军队,李牧练兵更加严格,相应的武器装备消耗也略大一些。
尤其是火药消耗,一年的份额,他才几个月都给用完了。
前面是靠着平叛的借口,才从兵部要来了补充。
随着局势的稳定,扬州也没有那么多叛军剿灭,再想要获得更多的补给,那就只能走关系了。
不管怎么说,走关系从朝廷获得补给,总比自己去搞便宜。
……
皇宫中。
“各地述职的官员,都抵达京城没有?”
天元帝关心的问道。
按照大虞律,地方官员需要轮流进京述职。
地方大员进京,不光要汇报过去的工作成果,还要阐述自己未来的施政理念。
通常这种时候,朝廷会进行一轮人事调整。
干得不错的提拔调任,成果一般的原级留任,搞出乱子的根据情节轻重问责。
“陛下,人都已经到齐了。
这些都是三品以上官员,求见您的折子。”
左光恩缓缓回答道。
没有增添任何多余的话,更没有擅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跟着天元帝多年,他非常清楚自家君主,在这方面有多要强。
“安排一个时间,你代替朕见一见他们就行了。
都到了这个时节,京中还没有下雪,怕是不吉之兆。
光恩,你多帮朕盯着点儿,别让年关上再闹出乱子来。”
天元帝一脸疲惫的说道。 入冬之后,他的身体越发糟糕起来,整个人都不想活动。
正常情况下,接见地方要员的活,都是他亲力亲为。
现在身体不堪重负,只能交给身边人代劳。
哪怕知道这么干,会让外界知道他的身体欠佳,天元帝还是没得选择。
一个勤政的皇帝突然不上朝,又没有纵情声色,那就是明晃晃的告诉外界龙体有恙。
听到天元帝说不吉之兆,左光恩神色一震。
今年何止是不吉,简直就是糟糕透顶。
上半年的天灾人祸也就算了,些许小麻烦动摇不了大虞的根基。
下半年的京中大爆炸,可是动摇了江山社稷。
不光带走了一帮重臣,还让皇帝身体遭受重创。
没有闹出乱子,全靠朝臣应对得力。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朝廷权威未失,依旧掌握着枪杆子。
在两淮地区的用兵,震慑住了各地的士绅大族,挽回了此前辽东大败的影响。
封建王朝只要不搞的天怒人怨,朝廷又牢牢掌控着武力,就不会出现大问题。
“陛下,咱们可不能听那帮书生忽悠。
什么不吉之兆,纯粹都是糊弄人的。
古之明君那么多,也没少遇到天灾。
天人感应说,就是那帮书生为了推卸责任,故意捣鼓出来的谣言。
延迟下雪这种事,每隔几年都会发生一次。
现在还没有下雪,没准明天就降下来了,不会影响农耕的。”
左光恩当即反驳道。
甭管心里信不信,反正嘴上他坚定反对“天人感应说”。
站在他的立场上,天元帝就是当代尧舜,绝不允许皇帝名声上出现污点。
明君身边多贤臣。
他自己就是那个辅佐君主的贤臣,这是原则性问题。
“这些都不重要,反正朕觉得冬天是越来越冷了。
尤其是北方各省,发生干旱的频率,明显增加了许多。
按照这种局面持续下去,很容易发生乱子。
为了大虞的长治久安,我们尽快解决边患问题。
不奢望把胡人全部干掉,最少要打出二十年的和平!”
天元帝语气坚定的说道。
这是他第一次表明立场,要对辽东用兵,在此之前都只是暗示。
“陛下放心,朝廷已经加大了军事投入。
前面损失的各营,现在均已经补充完成,还新增了五个营头。
随着朝廷财政收入的好转,明年我们能够投入更多的财力在军事上。
收复辽东,绝对不在话下!”
左光恩当即表明立场。
作为宦官,他的行事准则就是:在政治上永远和皇帝保持一致。
如果政见发生冲突,一切以皇帝的意志为准。
……
舞阳侯府。
“听说你小子在扬州搞得不错,御史弹劾的折子,都快堆了三尺厚。”
听到舞阳侯的调侃,李牧脸都黑了。
天地良心,他在扬州确实折腾了几下,但也仅仅只是几下。
踩线的行为多不胜数,违反大虞律的也不少,但他干的事别人也在干。
属于法不责众的那种,完全没必要上纲上线。
偶尔被御史弹劾一下可以理解,毕竟人家干的就是这活,总得做点儿事。
弹劾的奏折堆了三尺厚,这就太过分了,搞得他都像是国之大奸一般。
“侯爷,您可得帮下官美言几句。
那帮御史最擅长夸大其词,谁做事他们就弹劾谁。
在大虞朝没被御史弹劾过的,也就那帮光拿钱不干活的腐儒!”
李牧当即反驳道。
作为大虞的忠臣,遭到弹劾觉得是小人作祟,同他自己没有任何关系。
“不错,你还是那么能言善辩,看来参将位置是坐稳了。
至于御史的弹劾,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没必要往心里去。
真要是有问题,朝廷早就派人调查了。
你干的那些事,在朝廷诸公眼中,根本就不是秘密。
国事艰难,自筹军费也是迫不得已!”
舞阳侯的话,让李牧安心了不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