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推荐:重生养夫郎 从钢七连到合成师 成了病弱反派的吊命人参后 宠妃 重生的我逃难到岭南 继室日常 娇吟 无双十公子
那些致命的缺点不改,强秦会一步步走向覆灭。
即使那位秦王可凭借他给天下人带来的恐惧镇住一时,也镇不住一世。
甚至反会因其压镇得太久,导致反噬更猛烈,一旦那位秦王死去,整个天下都将分崩离析,强秦会被暴怒的各方人马撕碎。
而以那位秦王的性情,几乎不可能对秦进行修正,根本不会去修改那些致命的缺点,反倒可能添柴加火,将缺口烧得更大。
这便是青年得出的秦国结局:看似强盛,实则已到覆灭边缘!
天下间,大多人都看不出秦的危机,也看不到它的结局,这么一个庞大强盛的国,怎么可能说亡就亡啊?
但青年是天下间的少数人,他看得出,只是此刻他也看不懂了,出现了他意料之外的事——那位秦王居然改了性子,修改起了秦律,还整出了与天下万民同庆的活。
某些人的意志很难改变,就像他一样,那位秦王当也是如此,若无重大变故,绝难易其性,改其志。
可这种不该发生的事竟然发生了!
是什么让那位秦王发生了变化,是人,还是物?
大抵是人!
青年的目光仿佛看到了咸阳王宫,有一人正向那位秦王谏言,陈秦之弊缺,论其影响得失,指出秦若不变,将亡。
秦王大受震动,细思其言,深以为然,遂纳其策,改律易法,轻徭役,薄赋敛,取天下民心,将走到覆灭边缘的秦又拽了回去。
按秦王现在这个搞法,赢得天下民心,保证国之安稳,就算那位秦王老而死去,只要下一位秦王不太混账,国祚将延。
青年已看不出秦会在何时灭亡,甚至他这一辈子到死都看不到了。
可这种事,他绝不允许!
秦覆灭他的国,秦也当亡,若不能见到秦亡,复兴韩国,他这一生还有何意义?怎慰父亲和大父在天之灵?
为什么秦走在覆灭道路上之时,偏偏有人要跳出来指出秦的缺点,让秦王纠错呢?
青年很不解,这等能看出秦之缺点的人必定也是天下间首屈可数的智者,这种人为什么要向秦王谏言?
那秦王分明是一个暴君啊,其得天下,天下均为其奴,让这暴君和他的大秦灭了不好吗?
虎狼之秦进坟墓,才是最好的啊!
除非此人不是六国之民,与秦王和秦国之间没有国仇家恨,其出身关中,甚至可能是大秦王室一员。
果然如老子《道德经》之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天无眼,秦灭六国,致天下流血漂橹,害得那么多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竟还让这等大才生于大秦宗室,挽其倾颓。
在天地眼中,人间俗世死再多的人,发生再多的事,也不过是一粒微尘,一缕轻风。
平静思索的青年和在酒肆内正热火朝天讨论秦王政令的酒客们显得格格不入。
再扫了眼一众酒客,青年拿起斗笠,披上蓑衣,推开酒肆的门,毅然走入雨中。
城中,某户人家,青年摘下斗笠,脱去蓑衣,换了身干净的衣服后,走向这户人家客厅。
见厅中一人正坐于案前观阅竹简,青年行礼道:“良见过世叔!”
观竹简之人抬起头,看向青年,脸上现出笑容:“是子房回来了,今日出门,可有所得?子房,坐下说话!”
青年在一张案前坐下后,道:“今日所闻甚多,所见甚多,所思亦甚多。”
听到青年这三个“甚多”,观竹简之人脸上的笑容收敛,似乎明白了什么,将面前案上的竹简一卷,叹息一声:“子房可有打算?”
青年道:“良打算往咸阳一趟!”
观竹简之人是名中年男子,祖上亦为韩人,曾和青年家中有旧,因此青年在来此地游历时,便寄宿于他家中。
听到青年的话,中年男子再叹一声,看着青年:“子房之志难改,纵使我言不愿子房往咸阳,子房也不会听取。你有此决定,并不出我意料,这些时日,那秦之变化着实太大。”
“秦为虎狼之国,秦王亦为虎狼之君,其性贪鄙暴虐,未想竟会改了性情,以各种政令传于天下,虽尚未实发,却已有民心相聚。若真如传言中那般,不说天下民心尽归于其,也将得多半民心。”
“此中必是有人谏言,令秦王有变。谏言之人当有大才,对民众了解颇深,知晓秦灭六国,虽于六国之民有灭国之仇,杀亲之恨,然诸般仇恨皆可化去,民之所需,不过为饭足衣足也。”
“只需秦王能与之好处,其等自会放下仇怨,齐人如何、韩人如何、赵人又如何?碌碌小民,只知小恩,而忘大义!”
中年男子语气中含着不甘、不屑、不耻,以及对六国民众“恨铁不成钢”的不满,认为六国民众被秦王区区小利引诱,而忘记了秦带给他们的国仇家恨。
你们怎么能忘,是秦灭了你们的国,害了你们的王,杀了你们的亲人,你们要起来反抗那虎狼之秦,怎么还因为秦王抛出的一点蝇头小利就开始歌功颂德了?
其实,中年男子不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兴亡,匹夫无责”。
六国百姓虽在名义上齐国人、韩国人、楚国人,但楚国王室得到的珍馐会分他们一杯吗?齐王用的玉器会让他们也享用吗?
不会!
那齐王被掳和楚国灭亡,又和齐人、楚人有多大关系?
享受好处时,没他们的份,现在亡国要复仇了,就要他们上了。
中年男子觉得他恨秦,亡了国的六国百姓当然也要恨秦,若不恨,那就是“只知小恩,而忘大义”,那就是背叛,孰不知他和普通民众根本不同。
他们是高高在上的贵族,跟着王室吸取民脂民膏,吃好喝好,而普通民众却是被他们吸取的对象,所谓的齐国、楚国,更多是他们这些贵族的国,和民众何干?
既然如此,那么舍弃原来的齐人、楚人、韩人身份,变换为秦人,又有何不妥?
反正在原先的国,也没拿他们当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