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我在三国打直播 第五卷,蛟龙得水 第358章 士族门阀与科举制

作者:白皮小火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9-01-30 00:29:40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org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org


随机推荐:皇爷他老房子着火了 相敬如冰 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扶鸾 重生古代灾荒年:从窝在深山打猎开始 替嫁高门后死遁了 我为公子扶苏,打造大秦最强盛世 撩乱逐春生 

    初夏的晚风,带着枣花和月季花的幽香,飘进繁华而喧闹的会稽城。

    戏志才代替张帆前往吴郡祭奠陆康,然后回到会稽向张帆复命。张帆随口寒暄:

    “辛苦了,一路上还顺利吧!”

    “多谢主公关心,非常顺利,一切都办妥了。”戏志才迟疑了一下说:

    “不过主公,恕我多嘴一句。虽然您打压地方豪强的战略无疑再英明不过,可是似乎没必要这么操之过急,咱们完全可以徐徐图之,这样反弹无疑要小很多……”

    “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惜时不我待。我之所以这么急匆匆的处理搬迁事宜,也是和我接下来的一项大计划有关——”,张帆捡起桌上的一叠纸递给他说:

    “既然现在江东豪族都搬迁的差不多了,该是时候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了。这是我写的计划书,也是你这次回来之后的新任务,你先看看吧!”

    戏志才认真浏览了一遍,越看越吃惊,没想到主公不愧是天纵奇才,而且气魄惊人,居然制定了一项新的选官制度,准备顶替实行了300多年的两汉察举制。

    怪不得主公要花大力气搬迁地方上的豪强,如果说强迁只是让他们稍微疼一下,那么接下来这一举动无疑是挖他们的根了,他们不发疯抓狂才怪!

    如果不是提前将这些人迁到会稽城集中管制起来,不难想象这帮人会如何利用自己在当地盘庚错节的影响力,不死不休地为这个计划增添无数麻烦甚至将这个计划拖到破产——

    当前实行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它最早确立于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相较于先秦时期以及之前的世官制和军功爵制,察举制无疑更有利于招徕各类人才,更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而且在其实行之初一般能保证“被察举者”的质量,可谓一大进步。两汉统治能长达400年之久,与察举制的有效推行有很大关系。

    但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万世不易的完美制度。

    察举制在其后期,弊端日益严重。到东汉中后期,地方选举权被少数公卿大臣、名门望族所控制,他们选士任官往往推荐名望家庭的子弟而不管其学问品质如何,如此使得察举范围越来越狭窄,被察举者也大都名不符实,出现了一大批: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社会上出现了“四世五公”、累世公卿”、“累世经学”的官僚门阀集团。此时的察举制已蜕变为变相的世袭制,成为那些公卿大族维护自己势力,维持特权的工具了。

    而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证明,不论是何种官僚制度,一旦变成世袭制,它便很快就要腐朽下去。魏晋时产生极端腐朽的士族便是两汉察举制严重弊端所致的。

    ……

    而这种情况无疑是张帆无法忍受的,计划创立并且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他最需要的就是大量的人才来推行自己的政策主张。指望这样的一批腐朽的官吏如何能够成功吗?所以他自然而然萌生了试着推行“科举制”的念头……

    在原本的时空,曹操也碰到了和他一样的烦恼,后来魏文帝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220年)推行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大体是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大、小中正产生后,由中央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此表由各地大小中正以自己所知将各地流亡人士无论是否出仕皆登记其上,表内详记年藉各项,分别品第,并加评语。小中正襄助大中正审核后将表呈交吏部,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此项制度使得当时的官吏选拔有了一客观标准,此标准其实依然是采取地方群众舆论和公共意见,保留了汉代乡举里选的遗意。

    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一方面解决了选拔官吏无标准的问题,使当时一时间吏治澄清。另一方面缓解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促成魏晋实现全国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一制度,魏蜀吴哪一家笑到最后犹未可知——

    不过张帆并不打算照葫芦画瓢,他更喜欢一步到位。况且九品中正制本身并不完美:

    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材,还让世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

    因此可以说九品中正制并未有效遏制士族门阀集团的扩张,反而使其进一步做大,以至于国家政权一度由士族把持,甚至一度出现东晋初期士族拥立东晋皇室那般“王与马共天下”的盛况。当然这也是酿成“八王之乱”的内因,最终导致西晋灭亡,中原大地陷入“五胡乱华”的人间炼狱……

    既然这一制度治标不治本,那张帆干嘛要用呢?

    比起半成品的九品中正制,明显科举制要更胜一筹!而且历史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相较于只存在了400多年的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很明显从隋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结束,期间横跨六朝,1300多年经久不衰的科举制更有竞争力。

    可以负责任的说,唯有科举制的出现,才第一次真正的动摇了士族门阀的根基,而“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终于使门阀士族制度这尊横亘数百年地畸形怪物最终消亡……

    ?

    ?

    ?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org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