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推荐:相敬如冰 替嫁高门后死遁了 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扶鸾 皇爷他老房子着火了 撩乱逐春生 我为公子扶苏,打造大秦最强盛世 重生古代灾荒年:从窝在深山打猎开始
目前董卓和袁叙联盟的事情,西凉方面里只有董卓、李儒和董莺三人知道。
而董莺突然的消失,也引起了她的许多追求者的疑惑,首席追求者牛辅更是多次询问董卓,却全部被李儒找了一些理由给搪塞开了,说董莺有事情要出去一阵子,但就是不肯告知董莺真实的下落。
这让牛辅心中十分不悦,自己喜欢的女神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消失,自己却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
旬日之后,沮授白衣渡江成功偷袭夏口,拿下江夏郡的事情终于传到了联军大营之中,顿时在各路诸侯中引起了一阵轰动。
没想到袁叙这边讨伐董卓,另一边还组织兵马攻打黄祖。
远离战火多年的荆州又再次燃起熊熊战火。
袁叙以江夏太守黄祖勾结董卓,准备偷袭襄阳为由,先发制人夜袭了江夏郡重镇夏口,并且成功活捉了江夏太守黄祖。
黄祖之子黄射自知无力对抗南郡大军,于是发出求救信,希望南阳太守冯芳能够出兵支援他,打退南郡大军。
南阳太守冯芳立刻就答应,并且派出手下大将张郃带领一万精兵来相助。
可是结果却出人意料,原来南阳太守冯芳只是假意答应,实则行假道伐虢之策。
在张郃大军途经江夏郡下属城池之时,竟然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江夏三分之一的地盘。
剩下三分之二的地盘自然是归南郡方面所有。
沮授攻打城池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有那么一丢丢的无耻罢了。
因为沮授直接让人把黄祖绑在攻城器械上面,然后发起进攻。
刀枪无眼,万一那个江夏士兵一个小心就很容易弄死黄祖。
万一把黄祖射伤或者射死,黄家秋后算账怎么办?
这样一来,就使得江夏的士兵守城起来就畏手畏脚,再加上以黄祖性命要挟,这也让攻城之战出奇得顺利,基本没有受到什么大的阻碍。
最后沮授带人一路攻打江夏治所西陵时,虽然前期还是遇到些许顽强抵抗。
但是得知南阳大军背信弃义的消息,强占江夏城池的时候,黄射崩溃了,守城士兵也崩溃了。
外无援军,内剩孤城。
再打下去,也只是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黄射只能举手投降,至此江夏郡易主,改姓“袁”。
沮授以不宣而战加夜晚突袭的方式,外加伙同南阳的冯芳以最快的速度瓜分了江夏郡,使天下为之一震。
联军之中以孙坚最为震动,心中一阵担忧。
为什么孙坚最担忧,因为他的长沙郡就在南郡的下方,而且孙坚把最精锐的士兵都带了出来。
要是袁叙也来个偷袭长沙郡,那可是比打江夏郡来得轻松多了。
这还怎么搞,不能再留在这里继续讨伐董卓了,再打下去,说不准董卓还没有被打垮,自己的家反而被打没了。
走,连夜撤回长沙。
孙坚跟手下四将说完这个情况之后,让他们收拾辎重,撤回长沙。
谁知部将程普立刻出声反对道:“主公此时万万不能撤兵,如果我们这个时候一撤,反而给了袁叙攻打我们的借口。”
“若是主公留在这里,继续讨伐董卓,那么主公就还是袁叙的盟友,袁叙根本找不到借口攻打主公这个盟友。”
“但是如果此时主公返回长沙郡,袁叙就可以故技重施,用陷害黄祖一样的方法,诬陷主公勾结董卓,企图返回荆州是为了谋逆,攻打南郡。”
孙坚一点就通,点头说道:“若非德谋,我险些铸成大错。”
君理,朱治的表字。
朱治是丹阳人,早年就跟随孙坚,这次讨伐董卓,他留守长沙郡。
孙坚乃是吴郡富春人,把自己和心腹的家眷迁回老家,他也能放心。
……
另一边,袁绍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顿时瞬间意识到自己被骗了,顿时火冒三丈,让人把袁叙叫来。
袁绍心中那叫一个不高兴,黄忠可以匹敌吕布,可是袁叙竟然假借黄忠受伤之名,让黄忠回去打江夏郡,导致联军中无人可以和吕布单打独斗。
这完全是置讨伐董卓大业而不顾,作为联军盟主袁绍怎么可能不生气。
袁叙刚才到袁绍,还没有入座,袁绍就劈头盖脸地质问道:“黄忠是不是根本就没有受伤,你把他调回,就是为了攻打江夏郡,对不对?”
袁叙当然不能承认,想都没想就矢口否认道:“攻打江夏的确是我提前有预谋的,但是黄忠是真的受伤了。”
“如果我真的想让黄忠攻打江夏郡,当初我就直接把他留在南郡,何必多此一举把他带来会盟。”
袁叙说得十分符合情理。
但袁绍一还是脸不信地说道:“那黄忠受伤也真是时候。”
袁叙表情郑重地解释道:“难不成我袁叙还会骗兄长?那夜黄忠确实是身负重伤了,我也没有想到董卓会偷袭我的大营。”
“难不成我早就知道公路兄长会断了孙坚的粮草,然后我接替公路兄长担任粮草官。”
“然后我跟董卓串通好了,让他故意偷袭联军粮仓,也就是我的大营。让我荆州将士死伤数千,之后我再借故让黄忠回南郡,去攻打江夏郡。”
“难道我袁叙在兄长眼中是那种出卖兄弟,跟董卓联盟的人吗?”
袁绍听着袁叙慷慨激昂地回答和一脸正气的样子,当即安抚道:“承高你不要激动,兄长当然相信你!我只是问问你,你不要多想。”
“兄长我可以拍拍胸膛说,全天下的人都有可能出卖我袁绍,背地里跟董卓联盟,只有你不可能,因为你是我袁绍的兄弟。”
袁叙也是一脸感动,义正言辞地回答道:“叙对兄长之忠心,天地可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