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推荐:俯仰人间二十春 将军掳娇 进京赶考还分配老公吗? 大婚之日,我将未婚妻捉奸在床 无双毒士:女帝劝我善良 公子是个坑! 万人嫌大师兄他重生了 无双质子
说实在的,在东厂那会儿,她压根没想过自己哪天会变成别人的妈妈。
她总觉得,自己早晚有一天,会在战场上去世。
或者……倒在某个人的剑下。
像她这样的人,根本当不了妈。
更确切地说,她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当别人的母亲。
李诗诗心里明白,自己配不上这个角色。
毕竟,整日与刀光剑影为伍的人,又怎能照顾好一个孩子呢?
马车里,李诗诗一直低着头,脑子里转着这个念头。
到了顺天府,她得找个好医生,她想做流产。
虽然对肚子里的小生命有些歉疚,但是……
她不得不这么做。
因为她清楚,自己根本照顾不好一个孩子。
让孩子出生,只会给他带来痛苦。
几天后……
三人顺利到达了顺天府。
朱寿一到顺天府,立刻找人买下了一座大宅子。
安排好李诗诗后,朱寿马上动身去了昆仑奴的住处。
这时,郑和已经等候多时了。
见到朱寿,郑和连忙拱手行礼:“朱大人,好久不见啊!”
朱寿一看,是郑和。
两人之前在沛县有过交集。
自然彼此都熟悉。
朱寿也很有礼貌地回礼:“郑大人,久违了!”
“这次出海,又遇到不少波折吧?”
郑和笑着摆摆手:“呵呵呵,倒也没有那么夸张。”
“就是打了几场小仗而已。”
朱寿一听,眉头轻轻皱起。
打仗?
郑和见朱寿好奇,笑道:“皇上其实……早就有了命令。”
“让我前往南洋,去开拓殖民地。”
“起初遇到了一些小规模的抵抗,但在大明将士的威势下,很快就镇压了那些野蛮人。”
“现在,南洋一半的地方已经是大明的了。”
“不过,临走时,我在南洋留下了八千兵马,负责维持当地秩序。”
“皇上也下令,让我担任南洋总督,管理南洋的殖民地。”
朱寿一听,笑着点头:“原来如此,郑公公真是辛苦了。”
郑和笑着摆手:“哪里哪里,都是为朝廷效力,这点辛苦算得了什么!”
“对了!”
郑和突然想起什么,接着说:“我去勿斯里时,也和他们的国王谈过了。”
“他说愿意帮我们开凿大运河,但条件是我们要提供足够的布匹和白银给他们。”
“他们特别喜欢大明产的丝绸。”
朱寿听完,点点头,问道:“那你……这事跟皇上有商量过吗?”
郑和点点头:“皇上说,过几天让我再去一趟,这次让我带上万匹绫罗绸缎。”
“但条件是,我们必须得到苏伊士运河一百年的控制权。”
“哦?”
朱寿听到这里,皱了皱眉。
这朱棣,还真是个生意精。
一万匹绫罗绸缎换苏伊士运河一百年,太划算了!
只是,谁能保证勿斯里人不会反悔呢?
不过,这不成问题。
以大明朝的实力,灭掉勿斯里易如反掌!
其实也不必灭掉,教训他们一顿,他们就会老实了。
想到这,朱寿笑着点头:“哈哈哈哈!这样,很好,很好。”
和郑和寒暄几句后,朱寿立刻带着昆仑奴们开始干活。
顺天府的钢铁厂早已建成,有修铁路经验的监工也都准备就绪。
朱寿懒得说什么鼓舞士气的话。
直接领着昆仑奴,在顺天府开挖铁路。
按照图纸上的地形规划好铁路后,就开始施工。
因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把铁路修到顺天府城外,一路向东。
所以,朱寿没有多作停留。
顺天府也没急着建火车站。
顺天府往东是一片山区。
要想继续向东修,就得开凿一条大隧道。
开隧道可是个大工程。
至少需要半年时间。
但朱寿手下人多啊!
两万昆仑奴,分出一万五千人修隧道。
剩下的人,在隧道两边慢慢铺设铁轨。
整个过程没有片刻停歇。
安排好工人后,朱寿立刻去拜见了皇上。
此时,朱棣正在顺天府的紫禁城里。
顺天府的紫禁城还在建设中,朱棣也是顺路来看看。
见朱寿来了,朱棣连忙迎上前。
大笑着说:“爱卿,你总算来了。”
“铁路已经开始修建了吗?”
朱寿点点头,笑道:“回皇上,目前微臣已派出一万五千名昆仑奴向东开凿隧道。”
“不出三个月,隧道就能打通,之后就可以向东铺设铁路了。”
“皇上的军队还没出发吗?”
朱棣听后笑道:“我已经派了汉王和赵王,率领三千营作为先锋部队,先去山那边驻扎,以防你的工人受到游牧民族的侵扰。”
朱寿听后,缓缓点头:“那就好。”
“还有一点,皇上务必记住,大军不可贸然前进。”
“等铁路修好后再出发。”
“不然,后方粮草供应不上,可是大忌。”
朱棣听后,点点头:“放心吧,朕打过的仗比你吃的盐还多。”
“皇上说笑了。”
朱寿委婉笑道:“微臣从未上过战场,对如何作战一窍不通,只会纸上谈兵罢了。”
“不过,后勤的事,微臣很清楚,一旦后勤断了,就等于失去了全部军队。”
对于一支军队而言,自古以来,后勤都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吃饱了肚子,军队才能打硬仗,打胜仗!
因此,朱寿对后勤不敢有丝毫懈怠。
“这几天,朕就先住在这未完成的顺天府紫禁城里。”
“等你的隧道建好了,朕再派大军前往。”
“没问题。”
朱寿拱手道:“那如果没有其他事,微臣就先告退了。”
朱棣点点头。
等朱寿离开后,一旁的朱瞻基满脸好奇地看着朱棣,说:“爷爷,这铁路真是太神奇了,哈哈哈!咱们一天不到,就从应天府到了开封府。”
“如果能在全国都铺上铁路,那……咱们大明,岂不是要超越盛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