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推荐:[综英美]管家的自我修养 嫁玉郎 无敌三公子 佛系庶女生存手册 风月无情道 穿到部落当祭司 农家寡夫郎 九龙夺嫡:请诸位皇兄赴死
年初的这段日子,裴雪青为李象诞下一子。
虽说这个新到来的孩子并不是大唐第五代的第一人,但却是第一个男孩。
皇家继承,自然不比过家家,生男的确十分重要。
在得知这个喜讯之后,裴雪青的兄长裴行俭终于松了一口气。
有这么一个孩子在,妹妹的皇后位置也终于稳固下来,不复前汉阿娇之祸。
不过他倒是也低估他妹妹了,毕竟裴雪青和陈阿娇那种恃宠而骄的女人性格不一样……
在李世民的做主之下,这個孩子被取名为李适之。
适之,也满含了李世民的期盼。
也就在生下来的当天,李适之便被封为皇太孙。
你看,有的人生来是牛马,有的人生来就在罗马。
但李适之不一样,他生来注定是要统治罗马的。
啊,不是形容词,毕竟大唐在收拾完大食之后,肯定不能容忍东罗马帝国在卧榻之侧酣睡。
喜得大孙子的李承乾高兴得都快找不到北了,虽然嘴上说生男生女都一样,但这老小子一个不注意,从东宫走歪到了立政殿。
在李承乾的翘首期盼之下,李钦陵和薛仁贵的班师大军,于四月十一日正式抵达长安城。
灭国可是大功绩,更何况李钦陵和薛仁贵这灭国之功更是堪称不费吹灰之力。
以极小的代价,灭掉一个吐蕃这样盘踞在高处,颇为棘手的国家,对于李承乾本人来说,也是不小的政绩。
都说“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至少在灭吐蕃这一项武功当中,是谈不上‘流血成海水’的。
当然了,杜甫这首诗中的“武皇”指的是李老三,并不是阿武——要是阿武的话,应该是武皇缩边。
李承乾准备了高规格的仪式,用以迎接大军班师还朝。
他亲自率领文武百官,来到长安城郊十里外迎接李钦陵和薛仁贵。
在对有功将士们进行封赏之后,李承乾再次来到太庙告祭。
这是他皇帝生涯最完美的句号,同样也是他功绩的另一个巅峰。
在这之后,李承乾顺便还把李钦陵的“李”姓给落实,变成赐国姓,并纳入了李氏宗族的族谱。
李钦陵痛哭流涕,当天喝的酩酊大醉,在府中冲着吐蕃的方向狠狠磕了几个头。
并不是对故国的怀念,而是终于可以给他爹禄东赞改名了。
不,现在叫李东赞。
爹,你知道的,我早就是大唐人了!
李钦陵终于实现了光宗耀祖的梦想,李承乾也破格允许他父亲同样改名的请求,并且顺路给李东赞也写入了族谱。
以后,李钦陵这一脉,就是大唐宗室的一部分了。
按照战功,李钦陵被封为了青海郡王,薛仁贵则被封为魏国公。
李钦陵的故土是吐蕃,所以为青海郡王;而薛仁贵家乡绛州龙门,在战国时期属于魏国。
至于为什么没封晋国公……毕竟李治还活着呢,再说晋地是大唐龙兴之地,这个封号不能随便乱给。
魏国公以前是房玄龄的封号,但老房在贞观十一年改成了梁国公,所以这个封号就空了下来,便封赏给了薛仁贵。
在后世魏国公当中出名的武将,有中唐双璧之一的李光弼,再就是特别著名的明朝开国大将徐达。老薛拿这个封号,也不算辱没了他。
大非川组合不复历史上的辛酸,李象也觉得挺不错的。
实际上大非川之败责任并不在薛仁贵,他也属于是被人给坑了。
在大军班师之后,李承乾也正式下诏,在永徽七年的元日大朝会进行内禅大典。
李象说激动也挺激动,说不激动也真是不激动。
这么着急上去干啥?上去受累吗?
小象自忖没有老朱那种终结者一样的体质,还是悠着点儿来吧。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但要说期待,最期待的莫过于李世民和李承乾。
李世民是期待看着最喜欢的大孙子登基,李承乾则是哎哟终于解脱了该干啥干啥了。
好不容易捱到了元日大朝会,前一天晚上李承乾甚至已经激动到在立政殿前来回走。
为此李世民对他表示了无比的嫌弃。
当了六年皇帝,还是这么不稳重……算了,孩子开心就好。
清晨天还未亮,群臣便来到了太极宫当中,等候这历史性的一刻。
殿内,檀香缭绕,众臣肃立,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在上首的皇帝李承乾身上。
李承乾倒也不愧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儿子,只要不脱线,无论是外形还是气质,都称得上是一位威严而又不失慈悲的帝王。
临近禅让,他在这一刻也显得十分沉静。
典礼时刻开始,李象从太极宫外缓步走进太极宫。
李承乾也从座位上站起,在群臣的注视之下,捧起那方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传国玉玺。
在礼官的唱礼中,李象走上前,跪在了李承乾的面前。
李承乾走到李象身前,把玉玺放在了他的手中,权力的传承仿佛通过这份沉重的信物,悄然完成了一次神圣的交接。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眼前也浮现出从贞观十六年开始的点滴。
从那时候开始,是他的这位好大儿,一直护持着他,一路从太子安稳地扶到了皇帝。
现在他的任务完成了,也应该把权力传给儿子了。
整个大殿内,除了呼吸声外鸦雀无声,大臣们的眼中充满了敬畏,他们正在见证一个时代的结束,同时也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从这一刻开始,李承乾便不再是大唐帝国的皇帝,而是太上皇了。
内禅在群臣的恭贺声中结束,作为无上皇和太上皇的老李和李承乾,也离开了太极宫,回到立政殿。
李象坐在至高无上的御座上,心情说不激动那是假的。
从贞观十六年算起,到永徽六年,已经过去十三年了。
十三年转瞬即逝,而他也终于成为了大唐帝国的皇帝。
这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他即将作为大唐的皇帝,带领整个大唐走向全新的征程。
(全书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