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推荐:灵影仙途 凡人武修传 人道长生 我的偃偶全是女邪祟 大道朝真,从甲子老道开始 御道传 天师府小道士 人快老死,我觉醒了长生命格
第81章信鸽圣旨
仍是那座庭院,仍是那几张太师椅,仍是臻洞、西浦、摆金、摆榜四大土司及几个小土司,只不过之前摆在上首的太师椅已撤下去了一张。
白日里昆明城虽然四面城墙皆在打仗,但在黄昏时候,四个城门依旧还是开了半个时辰,任百姓出入,只不过盘查得严一些而已。
毕竟,百姓的日子还得照样过。沐英也不怕反叛土司们会乘着开城门的时机攻入城中,一来安排兵士仔细盘查,戒备森严,二来百姓之间许多都互相熟悉,谁是哪个部族的人,总有人认识,反叛土司们乘着开了城门安排几个细作进出容易,若想要派成队的兵士进城却是做不到的。
不过也正是如此,土司们已得到细作的消息,前一日张然所率的武林高手冲入西平侯府意图行刺沐英,业已全部成擒,一个也没逃脱,而沐英也肯定没有死,只不过不知为何今日四处城门都一直没有见到他的身影。
故而此时上首的太师椅,已没有必要再保留张然的座位,被撤了下去。
“今日四城门的攻守如何?有何破绽?明日咱们该如何攻城?”坐在上首的西浦部土司洛加问道。
“四个城门,咱们都做了试探,死四千余人,伤六千余人,明军应也死伤了两千多。”洛真道。他的话中,自己死伤的自然是实数,此时众土司都在坐,各部死伤了多少人都能一个个数出来,编不了假话,但明军的死伤人数,却是洛真拍脑袋喊出来的,毕竟不能说得太少,否则有损大家的士气。当然也不能说得太多,如果自己死伤四千明军却死了五千,在座的土司只怕没一个人会相信,明军的实力摆在这,可不是这么容易打的。
只是洛真自己也不知道,今日一天,四门的战斗中,沐英这边战死总共不到二百,其中一百多都是在东门,至于其他三门,是别的部族统领攻城,大部分时候都是做做样子,根本没有发生太大的伤亡。
“嗯,明军总共也就一万五六,今日一天便死了两千,估计再攻得两三日,明军就扛不住了。”洛加喜道。
洛加其实也不相信明军死了两千余人,照他的估计,可能死了一千左右。但方才那话是胞弟洛真说的,再说也是为了鼓舞大家的士气,便直接按着两千来算了。
“发现明军什么弱点了吗?”摆金土司坎米出声问道。
“这个……我发现明军士气并不高,好几次我西浦族兵都冲上了城墙,不幸最后还是被赶了下来。”洛加心里没底,只能满口胡吹:“……我怀疑张然他们虽然都被擒了,但沐英有可能受了伤,否则无法解释为何今日四处城门他都没有露面。”
“对,肯定是受了伤,露不了面。”
“对对对,说不定就是重伤,否则定然会露面的。”
“明日加大攻城力度,说不定就可以一举拿下!”
下首的各小土司纷纷议论。
“好!”洛加站起身来,拍了拍手,止住其他土司说话:“既是如此,明日继续攻城。因西南北三门地势狭窄,不利布阵展开,明日攻城仍以东门为主,加大兵力,洛真领各族族兵共两万五千!争取明日攻破东门!占领昆明城!”
“好!”
“好!”
“出兵!”
“攻城!”
+++++++++++++
“父皇,西平侯飞鸽传书,云南臻洞、西浦、摆金、摆榜四大部起兵反叛,围攻昆明城。军报正快马送往京师。”御书房中,太子朱标向洪武皇帝朱元璋汇报军情。
“呵呵,终于动了?这些云南土司,不服朝廷辖制,总想着关起门来自己当土皇帝,文英说他们可能反叛,都小半年了才叛?朕都等得不耐烦了。”朱元璋呵呵一笑。
“木得他们几个大土司,还是挺安份的。”朱标忙替木氏左氏那氏三大土司辩解。
“呵呵,那是他们识时务……不过既然安份,该安抚还是要安抚的,一切以云南安稳为目的。”朱元间点头道。
“那沐英这消息……”
“朕早就在四川安排了人马。你传书给傅友德,令他明日出兵,入滇平乱!”朱元璋一挥手!
“父皇,大军发兵得有圣旨,从京师发圣旨到四川,快马加急也至少得三天……”朱标以为朱元璋糊涂了,提醒道。
“呵呵,这还用你说?”朱元璋狡黠地一笑:“圣旨其实早就在傅友德手里了,你飞鸽传书给颖国公,他收到信后掏出圣旨就能出兵!至于兵部的勘合文书之类的,照常办,照常送,半个月总能办完了吧?”
居然还有这种操作?出兵的圣旨早就发出了,就拿在领军大将手里,什么时候想用,只需要一只信鸽,若是当面的话,是不是只需一个眼神,一声口哨就够了?或者干脆,领军大将想什么时候用就可以什么时候用?
朱标忙跪下磕头:“父皇圣明!不过……儿臣要谏言父皇,此法虽最为迅速,效率最为快捷,但……但此举大违朝廷法度,更隐含绝大风险,万万不可成为常例啊……”
“呵呵,起来吧,朕知道,知道。”朱元璋无谓地笑笑:“主要是云南此事,早就在预料之中,迟早都会发生,领军大将,出兵多少,皆早已定下,无非出兵时间的早晚而已,兵贵神速,能早发兵一天,便早一天平定反叛,云南百姓早一天安定下来……放心,这种事不会作为常例的。若是其他出兵事由,自然须得经过廷议,再加上兵部勘合,大将军领旨聚兵发兵,按照朝廷法度成例,该什么规矩还什么规矩。”
“谢父皇!”朱标又磕了一个头,站了起来。
“对了,允炆的病好了没有?”朱元璋问起孙儿。
太子朱标本有一个嫡长子朱雄英,朱元璋之嫡长孙,开平忠武王常遇春的外孙,但长到八岁之时,却不幸因病夭亡,追封为虞王。如今的朱允炆实为朱标的次子,今年已九岁了,朱元璋生怕这个嫡孙又如同朱雄英一般早夭,是以知道朱允炆病了,格外关心,时常问起。
“儿臣多谢父皇牵挂,允炆只是受了风寒,吃了药,已经大好,太医说再歇一天便可痊愈了。”朱标躬身道。
“嗯,大好就好,可别像……病好了多歇几天,才九岁,少读两天书不打紧,重要的是要养好身子,别留下什么病根。”朱元璋放下心,却还是叮嘱道。
“谢父皇,儿臣遵旨。”朱标又是一躬身。
+++++++++++++++
大明洪武十九年二月初四,成都府城。
颖国公傅友德一身常服,如平常一样从他在成都城中的颖国公府的正堂中出来,只是与平常不同的是,今日得封敕命一品诰命的国公夫人竟然也过来送颖国公出门,夫人旁边站的正是他二人之子傅忠。
“忠儿。”傅友德刚出门,忽又站住,回头对儿子道:“圣上已给你和九公主寿春公主赐婚,下月便要成礼,如此皇恩浩荡,你务必须得好好办差,莫辜负了圣上和为父对你的期望。”
“孩儿遵命。”傅忠恭恭敬敬躬身回道。
“夫人,为夫走了。”傅友德又招呼了一声。他与夫人成婚数十载,一直互敬互谅,恩爱如初。
“老爷,一路小心,平安归来。”国公夫人含泪道。
旁边的管家有些糊涂,国公爷就和平常一样,去军营中转一圈,过了晌午便回来,怎么今儿这么大阵仗,就和要出远门似的。
傅友德告别夫人儿子,走到正堂前的庭院空地,钻进停在那里的小轿,转身坐好。
管家见傅友德坐好,身子一直,正要朗声大叫“起轿”,却见轿帘又掀了开来,忙又止住。
“今日应有从京师来的鸽信,收到后即刻送到军营来。”傅友德淡淡道。
“是,老爷。”管家应道。
轿帘放下,管家正要高喊,却见轿帘又挑了起来,忙又忍住,一口气差点没憋过来。
“不得有片刻的耽搁。”傅友德淡淡说了一句,又重新放下了轿帘。
管家等了一下,确认轿帘不再挑起,终于深吸一口气,喊出那句被憋回去两回的话:“起轿!”
小轿吱呀吱呀不紧不慢地被抬入成都府城外的大明军营。军营之中,各位将军正在操练士卒。
这是颖国公傅友德几个月前便下的严令,要求士卒每日操练,各将军不得随意外出,必须随时在营中候命。
傅友德从轿中走出,不紧不慢地走入中军帅帐,在堂中主位坐下,通过掀开的帐帘,可以远远看到正在排队操练“刺枪”的士卒。
成都府二月的天气依然有些寒冷,但这帅帐中燃有炭盆,使帐中十分温暖,令傅友德感觉到十分舒适,甚至还有些困意。
傅友德在沉默中静静思索。
昨日收到云南西平侯沐英的飞鸽传书,告知云南那些不安分的土司终于起兵。按以此前与沐英的商议,沐英必然会同时向朝廷发出鸽信。
从昆明放出信鸽,半途的信鸽站接力一次,无论是京师还是成都,消息一天都可到。
因此事早有预料早有准备,京师的朱元璋必将即刻给他下令,出兵平叛。
从京师到成都的鸽信,也是接力飞传,算起来,自己今天便该收到鸽信了。
自己等这份鸽信,已等了小半年,照着这些年茶馆说书先生常讲的书,一位叫罗贯中的先生写的话本,叫什么《三国志通俗演义》里的话:“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该做的准备都已做好,只在等这个“东风”了。
而现在,“东风”来了。
因事涉军机,圣旨到前,一切皆须保密,傅友德只是昨夜与夫人和儿子傅忠交代了实情,至于家中其他人,都是一无所知,根本不知道他立时便要发兵出征云南,就连女儿都不知道。
早晨离开家之时,他也是一身常服,与平常根本没什么分别。但在他心中,却如同一个早已紧绷着消息的机关,只等某个地方伸过来的一根小手指,轻轻一点,立时便会突然爆发出来。
耳朵里听到军营之中隐隐传来的操练之声,傅友德在帅账中,一动不动坐在帅椅上,终于慢慢睡了过去。
+++++++++
快到晌午之时,一匹快马从成都府城的方向直朝军营驰来。
军营守备的兵丁认出来这是颖国公府的家丁,应该是国公府有信要送给颖国公,忙开营门放他入营。
那快马一直跑到中军帐前才停下,家丁翻身下马,冲进帅帐,却见傅友德靠在帅座上睡觉,一时不敢打扰,却又怕耽误了事,因为管家万千叮嘱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到老爷手中。
家丁迟疑半晌,方才大着胆子走到帅案之前,小声呼唤:“老爷~~老爷~~”
“唔?”傅友德迷迷糊糊中听到呼唤,微微睁开双眼,见是自家家丁,已明白是怎么回事,直起身来,用双手使劲揉了揉脸:“京师来信了?”
“是,老爷。”家丁连忙将信鸽带来的竹筒呈上。
“行,你回去吧。”傅友德接过竹筒,放在帅案之上,随口吩咐。
“是,老爷。”家丁一弯腰,行个礼,转身退出帅帐。不一会,便听到马蹄声渐渐远去。
傅友德盯着帅案上的竹筒,半晌不语,好一会,才伸出手来,取过竹筒,用小刀将封蜡挑去,从竹筒中取出一块黄色的丝绢,摊开来放在桌上,看着黄绢上的细字,末尾还有一个鲜红的印章,迟迟不语。
又过了半晌,傅友德坐直身子,大吼一声:“来人!”
一直站在帅帐外守卫的兵士听到声音进来,半跪在帅案之前:“大帅!”
“擂鼓!升帐!”傅友德断然道。
“得令!”兵士十分干脆地一弯腰,行个军礼,退了出去,不一会,帅帐之前的“聚将鼓”被“咚咚咚”敲响,声音十分沉闷。
++++++++++
营中众将听到“聚将鼓”声,纷纷转身回帐,换上自身甲胃,快步赶到帅帐之中。
“聚将鼓”才响二遍,已是全部到齐。按军令,若是“聚将鼓”三通鼓响毕,还有将军未到,则军法从事。
众将来到帅案前,却见帅案之后,帅座空空,大帅傅友德并不在帐中。
众将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聚将鼓”三通鼓毕,却见傅友德一身鲜亮的甲胃,从案后帏帘中缓缓走出,神情肃穆,慢慢走到帅案之后坐下,一声不吭地望着帐中两边肃立的众将。
帐中无人说话,只有众将厚重的呼吸之声。
好半晌,傅友德腾地站起,背着双手,沉声道:“众将听令!”
众将齐抱拳应声:“在!”
“奉旨,大军入滇平乱,即刻出发!”
众将闻言又是面面相觑,方才大家都在营中训练士卒,根本没见宣旨太监进到营中,再说,就算真有太监过来宣旨,大帅也应召集众将过来,一起接旨谢恩。而此时帐中除了大帅和众将,根本不见宣旨太监,方才倒是有人进帐,但那是大帅家中的家丁,好几个将军都认识他。
无人宣旨,大帅这“奉旨”二字从何说起?
“大帅?……”副将迟疑地看着傅友德。
傅友德看着副将,面色如常,缓缓地将背在身后的右手拿出来,抬起在众将面前,手中豁然是一卷黄澄澄的卷轴,正是圣旨!
众将虽满心疑虑,但圣旨已现,顿时全部齐刷刷半跪,低头行军礼,齐道:“末将奉旨!万岁,万岁,万万岁!”
“给你们半个时辰,各自整军,拆营,半个时辰之后,校场列队,誓师出发!”傅友德看着跟随自己的众位将军,面无表情,语气沉厚,大声发令。
“得令!”众将又是一声齐吼,这声吼,几乎将整个帅帐掀翻,若大军营之中,连角落里都能听见。
***********史实贴片:*************
【洪武十九年平滇乱】====明史纪事本末卷十一:“十九年春二月,云南臻洞、西浦、摆金、摆榜诸蛮叛,复命颍国公傅友德率师讨,寻平之。”据史实记载,傅友德出兵时间为洪武十九年二月初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