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推荐:重回千禧当学霸 除夕夜冻死街头,归来后她名满京城 重生后,娇小姐她艳冠京华 重生:姜先生,顶峰相见 女儿火化时,渣总在为白月光放烟花 华娱:女明星们都到我身上挖宝藏 重生后拒绝接盘,老婆全家急疯了 旧爱新情
社交中有些禁忌是连碰都不能碰的,碰了就会得罪人,碰了就会吃暗亏。有时候你还毫无所觉,人家已经对你恨意满腹;你自认为做的得体,人家却嫌你不知进退……所以,我们要看清楚禁忌所在,然后小心翼翼地绕过它,绝对不做它的牺牲品。
1.别碰那片“逆鳞”
【社交魔方】
语言切勿刺入骨髓,戏谑切勿中人心病。
——陆陇其
在中国古代的传说里,龙的喉部之下约直径一尺的部分上有“逆鳞”,全身只有这个部位的鳞是反向生长的,如果不小心触到这一“逆鳞”,必会被激怒的龙所杀。其他的部位任你如何抚摸或敲打都没关系,只有这一片逆鳞无论如何也接近不得,即使轻轻抚摸一下也犯了大忌。
所以,我们可以由此得知,无论人格多高尚多伟大的人,身上都有“逆鳞”存在。只要我们不触及对方的“逆鳞”就不会惹祸上身。而所谓的“逆鳞”就是我们所说的“痛处”,也就是缺点、自卑感,在人际关系的发展上,我们有必要事先研究,找出对方“逆鳞”的所在位置,以免有所冒犯。小李从卫校毕业后,直接到附近的一所医院当护士,试用期三个月,合格的话就会被留用,她的运气确实不错。嘴甜、勤快使得医院里的护士都很喜欢她,尤其是护士长赵姐,对她就像亲妹子一样。眼看三个月的实习期就要满了,小李却在这时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一天午休时,几个护士聚在一起闲聊,小李突然问了赵姐一句:“赵姐,你家孩子几岁了?怎么不带到医院来玩啊!”大家都愣了,赵姐勉强笑着回了一句:“啊,我还没要孩子呢!”一名老护士连忙岔开话题说起了旅游的事,偏偏小李没眼色,又补了一句:“赵姐,那你可得抓紧时间了!不能只顾着事业呀,没有孩子可是女人一生最大的遗憾哪!”小李自以为话说得很得体,没想到话音刚落,赵姐就脸胀得通红,大骂了起来:“你算哪根葱哪根蒜,我的事你管得着吗?”小李目瞪口呆,委屈地直哭,把赵姐劝走以后,一名老护士才告诉小李,赵姐根本不能生育,在这家医院里,关于孩子的事,大家是连提都不敢提的!
结果可想而知,小李的实习不合格,被退回学校去了。小李错就错在太过冒失,不该触人痛处,当赵姐回答没要孩子,其他护士又岔开话题的情况下,实在不应该再继续问下去,但她偏偏又自以为是地加了一句,结果惹了大祸。
每个人总有自己的弱点、缺点或者污点,在和对方谈话时一定要避开这些他(她)所忌讳的东西,因为忌讳心理,人皆有之,就连鲁迅笔下的那位惯用精神胜利法的阿Q也有忌讳。虽然他惯用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因而少有耿耿于怀之事。别人欺他骂他,他能控制自己,心理很快能平衡,惟独忌讳别人说他“癞”,因为他头皮上确有一块不大不小的癞疮疤。只要有人当着他的面说一个“癞”字,或发出近于“赖”的音,或提到“光”、“亮”、“灯”、“烛”等字,他都会“全疤通红地发起怒来,口讷的便骂,力小的便打”。
在封建时代,因说话不留神,犯了人家忌讳而人头落地、身首异处的事例不胜枚举。当过长工,后来揭竿而起的农民英雄陈胜就忌讳别人说他是庄稼汉出身。他的几位患难兄弟因在他面前不知趣地提起有损他“领袖形象”的往事,结果招来杀身之祸。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当过和尚,做过“贼”(起义在封建时代是贼的同义语),自从当了皇帝后,就很忌讳人家提他以前的那段“不体面”的往事,如果有人当他的面说“和尚”、“僧”乃至“生”都会招来杀身之祸,他也不许别人提“贼”,甚至与“贼”音相近的“则”字也不许提,提了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在封建时代,这种忌讳心理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便是大兴“文字狱”,许多文人学者因犯了当权者的忌讳而白白丢了身家性命,可悲可叹。
大凡普通之人也有忌讳心理,你在谢顶者面前如果说他“怒发难冲冠”或“这盏灯怎么突然不亮了”?或“今天真是阳光灿烂”等话,人家肯定会愤而变色,有时甚至于怒目圆睁、拂袖而去,到时候你就会尴尬不已。
那么,该怎样避讳呢?
我们认为,应该先了解对方有无忌讳之处,对对方的忌讳之物要视为禁区,十分谨慎地避开,以免触痛对方,谢顶者面前不说“亮”,胖子面前不说“肥”,瘦子面前不说“猴”,矮子面前不说“武大郎”,其貌不扬者面前不说“丑八怪”,跛子面前不说“举足轻重”,驼背面前不说“忍辱负重”。对人家失意之事也应尽量避开不谈。比如,在高考落榜者面前少炫耀自己的大学生活,在久婚不育者面前少谈生儿育女事,在有偷窃行为者面前莫谈论《十五贯》中的娄阿鼠。
暴露自己的痛处,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所以和别人相处时,要小心翼翼地避开雷区,不要提及他人自认是弱点的地方,更不能用侮辱性语言攻击他人身体上的缺陷。
2.千万别越位
【社交魔方】
狮子大王有两个仆人,狐狸负责照顾狮王的生活起居,山羊负责看家护院。一天狮王躺在石椅上睡着了,狐狸又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于是山羊就走了进来,把狮王扶到了床上,等狮王醒来后问清楚了经过就把狐狸和山羊一块儿咬死了。大臣狗熊问狮王为什么这样做?狮王说:“狐狸是失职,山羊是越位,在我看来,越位的危害要比失职更严重啊!”
越位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动作,因为这种行为打破了原有的秩序,给事情的发展带来了不可预料的变数。
在工作中,越位是最要不得的。
杜刚是一名社会新人,血气方刚,雄心勃勃。到单位上班不久,就积了一肚子的意见,在他看来顶头上司胡科长是个无能的人,只会媚上,把工作处理得一团糟,他实在无法忍受在这样一个人手下工作。所以他找了个机会跟局领导谈了自己的想法,领导很认真地听取了他的意见,还表示尽快做出处理。果然,一个星期后,胡科长被调走了,局里又派了一位姓陆的科长,陆科长很有能力,没几天就把科里的工作理得一清二楚,这让杜刚佩服不已,然而杜刚也没能在这个科里呆多久,很快有个到基层工作的名额,陆科长认为杜刚很有能力,就推荐了他。
这种越位是很愚蠢的,越级指责顶头上司只会让自己处境艰难,新的上司也会把你当成威胁,谁知道你会不会再做出同样的事。
还有一种越位叫越级报告,在工作中,越级报告意味着越过顶头上司,向更高层的上级说明你的看法,来争取权益。
某科研所的外文资料室负责人王涛就是在这方面缺乏经验的年轻人。当上级布置了需要大量翻译外文资料以供科研任务使用的项目之后,所里的领导反复斟酌,有些犹豫,一时难以下决心,拿不出可行性方案。这时王涛就越过所里的领导,直接向上级自告奋勇,说承担这种任务没有问题。这种做法无疑伤害了所领导的感情,其实王涛完全可以找所领导适当地谈一谈,从分担压力、分担忧愁的角度,替领导着想。这样不仅有助于领导解决难题,也使他对你加深了好印象。王涛错误的做法的关键就是他不是替领导着想,这样不仅不是帮领导解决难题,在潜意识中也认为领导无能。在领导需要的时候,不是给予安慰和分忧,而是给予压力和刺激。当你伤害了直接领导的感情的时候,上级领导对你也不会赏识和满意的。
若想任何事情都回避顶头上司,这并非是个好主意。尝试越级报告的人,往往会伤害到自己。即使你是“对的”,你仍不免破坏单位的运行秩序,并使高级主管头痛。即使你很幸运地成功了,高级主管也会心存芥蒂,认为你对他们也可能采取同样的行动。
越级报告的酝酿并不难觉察,谁是越级报告者,也经常很难隐瞒。对于这一类的行动,上级可以采取许多防范措施,并且通常能够在你行动之前就将事情摆平。
一般来说,促使一个人采取越级报告的行动,不外是处在下列几种状况之下:
①我早该升级了,但是上级就不这样做,甚至连提都不提。
②工作部门运行不佳,但上级却加以掩饰,上面的人如果知道了,一定会引起震动。
③上级对不尽责的人迁就,却给我一大堆工作,他对我不关心,也不在乎我到底做了些什么。
④上级知道我比他能干。他既恨又怕,因此压制我,老是让我做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他绝不会让别人知道我杰出的表现,他怕我升得比他快,他也把我的功劳据为己有。
⑤上级工作不力,影响组织的工作效率。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有野心你也得慢慢来,想通过越位来一步登天的人其实是在做南辕北辙的事。
3.别在领导面前逞能
【社交魔方】
你只知道一件事,就是你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
不注意维护领导的尊严,纵然你才高八斗,也难免走被人闲置的道路。尤其是一些能力强、学历高的人在表现自己的才华时往往恃才自傲,与领导形成对比,甚至贬低、蔑视领导。在领导面前逞能就是和自己过不去。
刘明是某名牌外语大学毕业生,分配在外事部门工作。由于他一口英语讲得很流利,开始时领导很器重他,准备派他出国深造。但一年后,这个很让人眼红的机会却给了另一个和他一起进入这个单位的同事。而此后,刘明在单位呆得也很不顺心,最后辞职去了另一家单位。事后,有人问起他原因,他不无遗憾地悔恨自己在原单位太爱卖弄了,动不动和领导说两句英语,正巧这个部门的一位副职领导是位老干部,没学过英语,所以小刘的行为很让这位领导厌烦。
英国十九世纪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曾对他的儿子做过这样的教导:“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
“枪打出头鸟”成了中国人的一个世俗法则,也成了中国文化的一处败笔。“出头鸟”本来是一个推动时代前进的角色,却可悲地成为了“爱出风头”的牺牲品的代名词,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也是一种文化的悲哀。
但作为下属,怎样维护好领导的尊严,不单单是个面子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修养问题。试想一位领导如果没有统驭下属的能力,反过来竟让下属牵着鼻子走,结果只能有两条:一是上司辞职,二是自己被炒鱿鱼,所以一个聪明的下属是不会以卵击石的。
在整个二次大战期间,斯大林在军事上最倚重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军事天才朱可夫,一个则是苏军大本营的总参谋长华西里也夫斯基。
众所周知,斯大林在晚年逐渐变得独裁、专制,“惟我独尊”的个性使他不能允许世界上有人比他高明,更难以接受下属的不同意见。在二战期间,斯大林的这种过分的自以为是曾使红军大吃苦头,遭到本可避免的巨大损失和重创。一度提出正确建议的朱可夫曾被斯大林一怒之下赶出了大本营。但华西里也夫斯基例外,他往往能使斯大林在不知不觉中采纳他的正确的作战计划,从而发挥着杰出的作用。
华西里也夫斯基的进言妙招之一,便是潜移默化地在休息中施加影响。在斯大林的办公室里,华西里也夫斯基喜欢同斯大林谈天说地的“闲聊”,并且往往“不经意”地“顺便”说说军事问题,既非郑重其事地大谈特谈,讲的内容也不是头头是道。但奇妙的是,等华西里也夫斯基走后,斯大林往往会想到一个好计划。过不了多久,斯大林就会在军事会议上宣布这一计划。于是大家都纷纷称赞斯大林的深谋远虑,但只有斯大林和华西里也夫斯基心里最清楚,谁是真正的发起者,谁是真正的思想创意者。
斯大林晚年的独行专断可以说是达到了强烈的程度,而华西里也夫斯基之所以还能够不断地让斯大林接受自己正确的作战计划,就是因为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不直接发表不同意见,而是在和斯大林的闲聊中“不经意”地流露自己的一些“想法”,用这些想法潜移默化地影响斯大林的军事观念,使他在受到启发后做出他自己的决定,这确是一种高明的办法。
再开明的领导其内心也是不喜欢过于直白的建议和批评的,因为这直接使他的权力受到威胁。即便他有时接受了你的直言相劝,并获得了显著成果,且内心里也承认你的能力,但他赞赏的却是你意见和建议本身,而不是你的进言方式。
总之,领导面前莫逞能,因为作为领导他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弄不好你就是说对了也会遭到他的批驳,这样做实在是划不来。
4.社交中保持等距离
【社交魔方】
你要别人怎样待你,你就得先怎样待别人。
——戴尔·卡耐基
社交活动中,我们经常需要同时与几个人打交道,这种情况下,常常容易犯厚此薄彼的错误。你“厚”的人可能是欢喜中带点尴尬,但被你“薄”的人就注定要满腹怨气了。这样做会给你的人际关系带来严重影响,为了避免这种失误,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等距离原则。
郊游活动中,班长徐伟带了四名女生去采蘑菇,回来的时候,其中三个女生却噘着嘴,满脸的不高兴。辅导员问几个女孩为什么生气?她们回答说:“什么意思嘛?一起出去,班长却只对那个女孩献殷勤,对我们理也不理,我们中有谁得罪了他吗?”辅导员听完就找徐伟谈了话,结果徐伟大呼冤枉:“我只不过是跟那个女孩比较熟悉,才多说了几句,并没有嫌弃另三个女孩的意思啊!”最后徐伟找到三个女孩,真诚地跟她们道了歉,并请她们吃了顿饭,三个女孩才算原谅了他。
社交中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影响到人际关系,所以社交中一定要谨言慎行,和人保持等距离。
在握手寒暄时,应按礼节规定的顺序依次进行,不应该不讲先后顺序,跳跃地进行。与多人握手时,注意与每人握手的时间应大致相等。
在与为数不多的人交换名片时,应按礼节规定的顺序,可以一一地把自己的名片递过去,请对方指教。那些在场者并不一定都想要你的名片,但仅凭自己的判断不给他们也有失礼之嫌。
一个男士与两个女士同行或坐在一起时,不应夹在她俩中间,否则,男士同她们谈话就不得不左右兼顾。那么男士的最佳位置应是坐在或走在她们的左侧才合乎礼仪。因为此刻你若居中而坐,或是走在中间,是难于做到一左一右绝对“等量”地对待她们的。
然而,这一规定却有个例外。在一位未婚男子同两位单身女子同行时,如果他靠近其中的一位而远离另一位,反而可能引起她们的不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是走在她们中间较好。
在招待客户时,不论是对待大客户还是小客户都要设法照顾周到,尽量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在某公司举办的一个大型答谢晚宴上,业务员周平及其他业务员都忙着招呼各自的客户,周平的客户很多,他与小客户打过招呼后,就借用餐时间与一个大客户交谈起来,因为这个大客户曾与公司产生过误会,通过交谈,与这个大客户基本上达到了沟通的目的,消除了误会。事后,有一个小客户打来电话,说不想用该公司的产品了,当时周平非常吃惊,因为双方一直合作得不错,虽然产品用量不大,但一直保持业务往来,且关系很好,他不知道是哪方面得罪了这位“上帝”。后来经过多方打听,原来在那次晚宴上,这位客户就坐在自己的邻桌,因受其冷落,所以才欲终止合作。后来经周平不断地加以解释,才挽回了这位客户。
到公司去洽谈业务或办事,进入办公室后应设法与办公室业务人员都聊上几句,以调节气氛,不能只与业务主管攀谈,目无他人,令人觉得你只认领导,冷落其他在场的人,这样往往会收到不良的效果。
一位南方经营建材的老板,经常来公司洽谈业务,但是他每次来科里,只与业务主管交谈,旁若无人。甚至对其他人连句问候的话都没有,形同路人。说起话来口气很大,动辄说他跟某某厂长、科长关系很好,仿佛他做生意靠的不是实力,而是关系,大家都很反感他。他来科里联系业务,业务主管不在时,没人理他,更没人主动帮他,他来电话找人,回答“不在”——没人帮他去找;打听什么信息,回答“不知道”——即使很清楚。这样一来,看似精明的南方老板,实际上办了一件很不精明的傻事,原因是忽略了“等距离”规则。
所以,在社交场合,对待众多的朋友、合作伙伴,应努力做到一视同仁,不要使人感觉有明显的亲疏远近、冷暖明暗之别。
5.是是非非别沾惹
【社交魔方】
是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热闹场中,人向前,我落后。
——金兰生
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办公室里的是是非非每天都在发生着,说不清理不顺。对于这些是非,你能躲多远就躲多远,招惹是非对你不会有任何好处。
你可能是个很有正义感的人,忍不住要挺身而出“匡扶正义”;也可能你是个外向型的人,眼里看不过的事嘴上就要说出来,也可能你是个……
但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奉劝一句,是非不要轻招惹,是非背后麻烦多。甲乙两位平日颇为要好的同事,最近竟然分别在你跟前数落对方的不是,然而两人表面上依然友好。所以,你生怕两面皆讲好话,会被认为是两头蛇。其实,除了这点,你更该小心,因为另一个可能性是,甲乙是否在对你试探点什么?
先讲前一种可能。有些人心胸狭窄,十分小气,又善妒,所以因为某些问题,令两人发生心病,是不足为奇的,但表面上又不愿意翻脸,故向较亲近者倾诉心中情,是自然不过之事。
你这个夹心人并不难做,同样冷淡对待两人是妙法,对方发现没有人同情,必然满不是味儿,定会另找“有爱心之人”,那么你就自动“甩身”了。
若发现两人是另有用心,旨在试探你对他俩的喜恶程度,你就该步步为营了。既然对方的动机不良,你亦不必过分慈悲,不妨还以颜色。分别跟他们说:“对不起,我的看法对你们并不重要呀!”这一招,他们必然无功而退。
有人请你做公事上的“和事佬”,你其实有不少应留意的要点。
部门主管们之间,有太多的微妙关系存在,大部分是亦敌亦友的,无论私交如何要好,在老板面前,既然是在竞争之下,他撑起一把保护伞,别人的是非千万别沾惹们却是有数不完的斗争。今天,某甲跟某乙像最佳搭档,在办公室成了“铁哥们”,但很有可能几天后,两人却反目变成仇人了。
所以,某些人可能为了某些目标,希望化干戈为玉帛,以方便日后做事,但亲自出面又太唐突,于是便找来“和事佬”。本来使人家化敌为友,是一件好事。但做好事之余,请做些保护自己的工作,亦即是给自己的行动定一个界线。
例如有人请你做“和事佬”,你不妨只做饭局的陪客,或作为某些聚会的发起人,但不宜将责任全往头上冠,反客为主。你最好是对双方的对与错,均不予置评,更不宜为某人去做解释,告诉他俩“解铃还需系铃人”,你的义务到此为止。
对上司不满、对公司不满,永远大有人在,遇上有同事来诉苦,大指某人有意刁难他,或公司某方面对他不公平,你应该做到既关心同事的利益,又置身事外。
例如,同事与某人有隙,指出对方凡事针对他,甚至误导他。
你或许会很有耐性地听他吐苦水,听他细说端详,但奉劝你只听,不问。尤其是切莫查问事件的前因后果,因为你一旦成了知情者,就被认定是当然的“判官”了,这就大为不妙。
你只须平心静气开导他:“我看某人的心地不差,凡事往好处想,做起事来你会更开心的。”
要是对公司不满,你的立场就比较复杂,站在公司立场是你应该的,但站到同事那边,又有害无益。可是,人家来找你,保持缄默实在不礼貌。不妨这样告诉他:“公司的制度不断改进,这次你觉得不公平,或许是新政策的过渡期,你不妨跟上司开诚布公谈一下,但犯不着坚持己见。”轻轻带过才是上策。
一位向来忠心得很,已服务公司多年的同事,突然告辞,惹得众说纷纭,不少同事还千方百计去细问当事人,誓要找出真相。
其实,知道了真相,对你有好处吗?肯定没有,坏处倒有一大堆。例如,你或会无端卷入人事漩涡,晓得行政层的秘密对你的工作态度多少有些影响。还有,你更有可能被列为“某类分子”。
所以,过去的即将过去,不必去追究了;除非这同事向来与你颇投契,自动向你诉衷情,但你亦只宜做个聆听者,万万不要做“播音筒”。
你应该做的是送上诚意的祝福,赠对方一件纪念品,当作纪念你俩的情谊吧!又或者,请对方吃一顿饭,当作饯别。
至于其他同事的行动,大可不必理会,也不必加以批评,这叫作独善其身。惹什么也别惹是非,陷进是非圈里,你就难以脱身,轻则灰头土脸、重则里外不是人,所以,别妄想当“兼济天下”的“圣人”,还是好好“独善其身”吧!
6.玩笑不是乱开的
【社交魔方】
有许多人,要不是因为那无法控制的说话欲望,会更像自己的本来面目。
——豪
饭可以多吃,玩笑不能乱开,得体的玩笑可以活跃气氛、松弛神经,但万一掌握不好分寸,就可能伤害感情,甚至惹起事端。
玩笑失去了分寸,就会成为恶意的嘲笑,让人际关系受损,不信的话,请看下面几个例子:
A、某姑娘身材高大,体态臃肿,虽然年逾30,却迟迟未完婚事。她将择偶难的原因,主要归结为自身的形体条件差。因此,平时她内心一直十分痛苦,无论衣着打扮,还是言谈举止,都尽量避免露胖。这一天,单位里举行文娱活动,大家说说笑笑,忽然将话题转到健美上来。有一位男性同事笑着对某姑娘打趣道:“唉呀,你要是参加健美运动,不早就变成一只轻盈的小燕子了!”这句隐含着责怪她胖的打趣话,一下子触及了某姑娘的忌讳。只见她脸刷地红了,一声不吭,扭头就离开了会场。回到宿舍,她趴在枕头上暗自流泪,气得整整一天不思饮食。事后,还是同宿舍的女友好心相劝,才使她停止自卑行为。
B、王某和夏某是同室女友,两人形影不离,亲如姐妹。有一天,王某在一群女友中间,当面对夏某的衣着打扮,进行了一番议论。她用开玩笑的口吻,说夏某的衣裙像筒子,皮鞋像小船,还对她的发型、发结进行了挑剔。其实,王某在说这些玩笑话时,内心并无恶意,也不曾想到这会引起夏某的不快。她只不过想通过这些逗趣话,提醒夏某改进一下自己的衣着,将自己打扮得更漂亮一些。然而,夏某却生气了,她沉下脸回敬道:“我没你会打扮!你身上哪儿都顶合适!”从那以后,两人关系一下子疏远了,夏某有什么心里话,再也不跟王某说了。
这两个故事中,乱开玩笑只不过失去友情,但下面这个例子里,乱开玩笑却赔上了健康。
张博和小邵是关系不错的同事,张博生性大大咧咧,喜欢开玩笑。四月一日愚人节快到了,张博决心好好“涮”小邵一次。中午,小邵正跟几个同事坐在石椅边聊天,张博慌慌张张从办公室跑了出来:“小邵!你还在这儿聊天,你妈死了!”小邵一听,差点晕倒,他父亲死的早,是母亲一手把他拉扯大的,没想到——小邵跌跌撞撞地冲进办公室,张博却在这边挤眉弄眼地跟同事笑开了。两分钟后,小邵从办公室冲出来,愤怒地揪住张博衣襟:“你凭什么咒我妈死了!”张博一把推开他:“愚人节嘛!”小邵更生气了,两人吵了起来,一怒之下,小邵不知从哪里抽出把弹簧刀向张博刺去,张博倒在了血泊中,后经抢救,命虽然救回来了,身体却折腾虚了,而小邵则因故意伤害而被判了六年徒刑,而这场是非只不过是因为一个过了头的玩笑。
社交中,开玩笑一定要把握分寸,诙谐而不伤人,以下几点,就是开玩笑时应该注意的:
(1)内容要健康
笑料的内容取决于开玩笑者的思想情趣与文化修养。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笑料,不仅给对方以启迪和精神的享受,也是对自己美好形象的有力塑造。钢琴家波奇一次演奏时,发现全场有一半座位空着,他对听众说:“朋友们,我发现这个城市的人们都很有钱,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二三个座位的票。”于是这半屋子听众放声大笑。波奇无伤大雅的玩笑话使他反败为胜。
(2)态度要友善
与人为善,是开玩笑的一个原则。开玩笑的过程,是感情互相交流传递的过程,如果借着开玩笑对别人冷嘲热讽,发泄内心厌恶、不满的感情,那么除非是傻瓜才识不破。也许有些人不如你口齿伶俐,表面上你占到上风,但别人会认为你不能尊重他人,从而不愿与你交往。
(3)行为要适度
开玩笑除了可借助语言外,有时也可以通过行为动作来逗别人发笑。有对小夫妻,感情很好,整天都有开不完的玩笑。一天,丈夫摆弄鸟枪,对准妻子说:“不许动,一动我就打死你!”说着扣动了板机。结果,妻子被意外地打成重伤。可见,玩笑千万不能过度。
(4)对象要区别
同样一个玩笑,能对甲开,不一定能对乙开。人的身份、性格、心情不同,对玩笑的承受能力也不同。
一般来说,后辈不宜同前辈开玩笑;下级不宜同上级开玩笑;男性不宜同女性开玩笑。在同辈人之间开玩笑,则要掌握对方的性格特征与情绪信息。
对方性格外向,能宽容忍耐,玩笑稍微过大也能得到谅解。对方性格内向,喜欢琢磨言外之意,开玩笑就应慎重。对方尽管平时生性开朗,但如恰好碰上不愉快或伤心事,就不能随便与之开玩笑。相反,对方性格内向,但正好喜事临门,此时与他开个玩笑,效果会出乎意料地好。
(5)必要的忌讳
①和长辈、晚辈开玩笑忌轻佻放肆,特别忌谈男女事情。几辈同堂时的玩笑要高雅、机智、幽默,解颐助兴,乐在其中。在这种场合,忌谈男女风流韵事。当同辈人开这方面玩笑时,自己以长辈或晚辈身份在场时,最好不要掺言,只若无其事地旁听就是。
②和非血缘关系的异性单独相处时忌开玩笑。哪怕是开正经的玩笑,也往往会引起对方反感,或者会引起旁人的猜测非议。
③和残疾人开玩笑,注意避讳。人人都怕别人用自己的短处开玩笑,残疾人尤其如此。俗话说,不要当着和尚骂秃儿,癞子面前不谈灯泡。
④朋友陪客时,忌和朋友开玩笑。人家已有共同的话题,已经酿成和谐融洽的气氛,如果你突然介入与之玩笑,转移人家的注意力,打断人家的话题,破坏谈话的雅兴,朋友会认为你扫他面子。
双方都能欣赏才叫玩笑,所以开玩笑之前多替对方想一想,看看对方是否能接受,如果不考虑对方的接受度就乱开玩笑,就只会自讨没趣。
7.热情也要有度
【社交魔方】
催赶想多呆一会儿的客人和挽留想告辞的客人,同样都是失礼的。人想要做到好客有礼,就应该对临门的宾客表示欢迎,并在他起身告辞的时候将他送出家门。
——荷马
中国人天性热情,提倡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待人热情固然很好,但如果没了分寸,那就过犹不及了。
与中国人的热络不同,外国人大都强调个性独立,所以不要把中国式的善意的关心施之于外国人,否则就会出力不讨好。
例如:你问外国朋友“吃饭没有”?他会曲解为你嘲讽他连饭都没得吃。你同他打招呼:“上哪儿去?”他会怪你多管闲事。你见他天冷时穿得太少了,便建议他:“该多穿几件衣服了。”你显然是好意,他却会认为你粗暴地干涉了他的个人自由。有一位英国女士在中国呆了三年,汉语说得不错。有一位中国朋友,热情邀请她去自家做客,却之不恭,英国女士也就答应了。进了门后,中国朋友又是拿水果,又是倒茶的,并让自己的母亲陪客人聊天,她就进厨房炒菜去了。老太太也很热情,亲热地拉着手问:“姑娘,你多大了?”英国女士愣了一下,勉强回答说自己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老太太掐指一算,继续问:“那你三十多了吧?结婚了吗?”这位女士面带不悦地回答“没有”!老太太一拍巴掌:“那哪行啊?再不结婚就太晚了,赶紧找一个。咦?你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啊!”英国女士再也坐不住了,她站起来胀红了脸说:“我的身体很健康,结不结婚我也有选择的自由。对不起,我还有事先走了,麻烦您转告您女儿吧!”说完就走了。老太太目瞪口呆地坐在那里:“这外国人脸怎么这么急呢!”
生活中,很多外国人都对中国人的热情大呼“吃不消”,他们认为过份的热情侵犯到了他们的隐私。所以如果和外国人交往的话,不妨谈谈天气美食,太过热络的关心就不必要了。
中国人讲究待人接物既要诚恳热情,又应当合乎彼此的身份和关系,符合礼仪规范。如果一味只顾热情友好,而不顾“礼”的适度,就是所谓“热情越位”。“热情越位”与不够热情同样有害。“热情越位”会被人视为失礼和没有教养的表现。
例如,与初交或交情不深的异性谈话,不应询问其婚姻状况,或是大谈特谈对方比自己的伴侣“强多了”。要是刚认识一位年近30还未成家的女士,马上就问人家为什么还不结婚,甚至毛遂自荐要为对方当“红娘”,显然欠妥。
与业务伙伴谈判或是聚餐时,一位异性突然起身往外走,很可能是想去“方便”一下。有时对方可能还会给自己找个借口,比如说“出去打个电话”之类。此刻有教养的人是不会问对方“此行何去”的,更不会要求陪对方去“打电话”。
刚上班不久的小王请师傅来家做客,小王与师傅交谈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师傅再三推辞,但抵不住小王全家热情的、甚至有些强硬的挽留,只好同意共进午餐。小王对师傅说:“来,洗洗手,摘下帽子,咱俩喝点酒。”小王发现师傅没有摘掉帽子,便热情地说:“屋里有暖气,不冷,不用戴帽子,快摘了!”师傅连声说:“好,好,先喝酒、先喝酒。”小王着急了:“喝酒更热,出了汗到外面该着凉了!”见师傅不加理会,小王便站了起来说:“我帮你摘!”没容师傅反应,小王已经把那顶工人帽摘下来,霎时,全家都愣住了,原来师傅头上光光的,没有一根头发。小王拿帽的手停在空中,但只一秒钟,迅速地又把帽子戴到了师傅头上,一切都发生的那样快,小王和师傅都尴尬得不知所措。
热情过度使人感觉失礼、冒失,没有教养,动机和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比如在宴会上相互敬酒表示友好,但如果过分热情,硬让不会喝酒的人喝酒甚至过量喝酒,就会失言失态,从而破坏宴会的气氛,也使客人的身心受到伤害。
小张曾到一位朋友家做客,朋友很热情,准备了丰盛的菜肴。他很感激主人的好客,可是其中一道菜是他平生最不喜欢吃的,而主人却一定要他品尝其手艺如何,说这是她最拿手的。不吃吧,主人的盛情难却,且菜已进了自己的盘中,吃吧,的确又难以下咽。最后为不使主人失望,硬着头皮把它吞下。饭吃完,主人又提议去卡拉OK歌厅玩,到了歌厅,主人热情地为小张等点了他自认为会唱的歌,弄得大家拿着麦克风,不是跟不上节拍,就是唱走调了,最后玩得热闹,但感觉并不舒服。
有人天性热情好客,把慢待朋友视为不够朋友。按说这种人的真诚应最能获得朋友的好感,可事实却恰恰相反。凡受过这种人热情款待过的朋友,或多或少都会被他的热情灼得不甚好受。人与人之间都有个交际距离,热情也应维持在一个限度内。待人过于热情的人,实际上是在过于强硬地拉近双方的距离。这样做引起对方的不悦就是难免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