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推荐:水乡风云 重生靖康年,我朱元璋打造铁血大宋 谍情烂漫 相声历史:从夏朝到清朝 我真的没有修罗场 三国:屯兵百万,你管这叫普通县令? 治要 三国:我不是刘辩
李靖命人将捷报快马送入长安,捷报中对李复和侯君集提出了高度表扬,对李道彦抢劫党项部落以及高甑生私自与羌部落开战提出了批评,并在李世民面前参了二人一本。
回京之后,李世民对李靖、李复、侯君集等有功将领大加封赏,李道彦本是死罪,李世民下诏减罪免死,流放了。高甑生因其罪过较轻,李世民只是训诫了几句,但是高甑生却对李靖怀恨在心,竟然在李世民面前诬告李靖谋反。这个疯狗乱咬的水平太烂了,李世民直接没上当,把这个哥们也流放了。
这时,李淳风却暗中上书李世民,三位首要功臣数年以后会有一位参与谋反。李世民想了想李靖不可能,侯君集也不可能,这两位都是秦王府旧臣,现在都位列国公,没有造反的理由。那就只剩李复了,难不成这天相星真的是煞气难除?还是这李淳风是个混子?倘若李复真有反心,自己百年之后,太子李承乾怎能驾驭的了这文武双全的李复?
李世民想到了前段时间李复率玄甲军剿灭宇文化及府兵的事情,难道宇文化及猜测的都是真的?
李世民嘱咐李淳风密切关注天相星斗数,一面秘密派人暗中监视李复。
一日李复散朝回府,发现袁守城乔装在府里等候,原来是袁守城看到天相星四周有疑云,近日将失信于主,让他低调一点,波颇也不能再借住在李复的府上了。不过,巨门星光微弱,应该是太上皇大限将至,到时紫薇分光,天相受益。
这时,玄苦也禀告了一件事,家里善于做酸菜的小翠花前几日半夜时分,在不远的巷子里见了一个练家子,像是皇宫里的人。
李复明白最近几日自己的预感是准确的,李世民确实有些疏远自己了,难不成是知道了什么?袁守城却觉得李复多疑了,知道李复真实身份的人就那么几个,都是可靠之人,李世民不可能知道,应该是李世民身边也有参研星相之人,只不过此人水平在袁守城之下,看不到更深远的东西。有这么个人在李世民身边总是个威胁,当务之急是找到这个人,并让他在李世民心中失去信任。
李复稍稍一查,便知道是李淳风所为,袁守城知道后,便开始研究对付他的办法了。
李渊去年秋季犯了风疾,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了,李世民命李复找来波颇,想为李渊祈福。李复回禀波颇大师前几日已离开长安四海云游了,李世民很是惋惜,却夹杂着一丝平静。李复看得出来,李世民已经知道波颇离开李府的事了,看来小翠花就是李世民的人。
袁守城知道李世民惦记李渊的身体,心生一计,从天府星给巨门借光,巨门突然明亮了。李世民询问李淳风,李渊的身体是否挨得过去,李淳风夜观巨门,星光耀眼,便禀告李世民,太上皇的身体三两载之内没有问题。
结果,当年六月二十五日,李渊驾崩了,直接给李世民打了个措手不及,当即要治李淳风的罪,被皇后给劝下来了,李淳风也谢罪说自己学艺不精。
自此之后,李世民不再完全依赖李淳风,监视李复的暗探也暂时放松了些。
李渊去世,李世民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儿时热闹的一大家,如今只剩他一人,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李世民总会想到父兄,常常暗自流泪,长孙皇后总是默默的陪着他,此时此刻,或许李世民的心中对于屠戮手足有一丝愧疚吧。
李渊国葬之日,李复跟随百官一起行了大礼,在心中给这个只见过一面的祖父以孙子的身份行了孝礼。
李世民守丧期间,命太子监国,太子识大体、能兼听,国事处理的妥妥当当,群臣满意,李世民也很欣慰。
守丧结束之后,应群臣要求,李世民上朝听政,但是很多事务依旧交给太子处理,太子总能处理的很好。
太子表现越来越好,李世民又开始相信是天相星护佑了,对李复又亲切起来,越看越顺眼了,又想提拔了,但是李复年纪刚过二十,已经正五品了,虽说有能力,可是提拔速度也确实快了些。
这时太子建议拜李复为太子宾客,太子与李复相处过一段时间,是真心佩服李复,李世民接受太子提议,拜李复为太子宾客。
在大唐国运蒸蒸日上的时候,吐谷浑家里翻天了,慕容顺镇不住场,让部下给杀了,他的儿子诺曷钵继位,这是个小娃娃,更镇不住,大臣争权,国内大乱,反唐势力开始蠢蠢欲动。
李世民问询太子派何人前去处理吐谷浑事宜,侯君集求功心切,暗中找李复帮忙,李复顺水送人情在太子面前保举侯君集,侯君集不负所望,胜利完成任务,诺曷钵请求唐朝颁赐历法,奉唐朝年号,并派子弟入侍。
李世民因为李复举荐有功,赏帛十匹,太子亦对李复更加信任。侯君集心里也念着李复的好。
李渊作为大唐开国皇帝,走了之后,作为忠臣孝子的李世民,要给老李著书立传,这是历朝历代的规矩,当然皇帝要是不死,是不能看与自己相关的历史记载的。但是李世民皇位来的不正,史书要是不让他看上一眼,他不放心,他想着找个自己人来写,这样也方便他偷偷查看。
褚遂良本是薛仁杲的部下,后被大唐俘虏,被李世民收入秦王府,李世民对他赏识有加,褚遂良的父亲褚亮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是文学负责人。褚家两代都是亲王旧臣,而且都颇具文采,褚逐良自然成了李世民心中最合适的著书人了。
但是令李世民没想到的是,这个褚逐良是个硬茬,无论李世民怎么暗示他,这哥们都装听不懂,没办法,李世民直接明说了,要看看《高祖实录》,褚逐良直接扑通一声给李世民跪下了,表情冷酷,“圣上,自古以来没这个规矩啊!你是想做千古流芳的明君还是遗臭万年的昏皇?”
李世民吃瘪了,好你个褚逐良,是一点面子也不讲,但是又不好意思发火,毕竟自己心里有愧,只能好言安抚一下褚逐良,灰溜溜地走了。
但是李世民越想越不是个事,这褚逐良肯定是照实写了,这弑兄杀弟、逼父退位之事不能写进史书,褚逐良这个主编不能干了。
李世民思来想去,房玄龄为人圆通,做事有分寸,觉得房玄龄再合适不过了。
这老房领了圣旨,就马不停蹄地写了起来,李世民依旧暗示要看看《高祖实录》,房玄龄则跟李世民打起了太极,说啥都装听不懂,装傻充愣。
李世民一看,这老房也不能用了,这该用谁呢?突然想到了一个人,许敬宗。
许敬宗文采是有的,主要还是个软骨头,好控制,这胡说八道的事让他来做,最合适不过了。
许敬宗上位之后,把褚逐良写的《高祖实录》完全给废了,完全按照神化李世民的方向来写,有些地方甚至是李世民都看的不好意思了,还得给他提建议,不能太虚。
许敬宗确实有两把刷子,没多少时日便把《高祖实录》里边与李世民有关的写的差不多了,李世民看过之后,总体很满意,觉得有些细节还要斟酌,就把书给了太子,希望太子再提点建议,其实也是让太子有个心理准备,毕竟李世民死后,这不要脸的史书,还要靠太子传承下去。
太子是真拿李复不当外人,顺手也给李复看了看,李复一看肺都炸了,玄武门事变的前因后果胡说八道也就算了,竟然把高祖起兵、西入关中、平定山东等李建成的功劳全部算在了李世民头上,李建成和李元吉在许敬宗笔下成了一无是处的跳梁小丑了。而且,当年已故的支持过李建成的东宫旧臣都写的猥琐不堪,封德彝被写成了奸诈小人,厌恶李世民的罗艺被写成了毫无战功的窝囊废……文字拙劣,不堪入目。
李复看过之后,太子问李复有何建议,李复表情凝重,沉默不言,太子看出李复心有不满,又不敢言说,便诚心追问道:“李卿,有什么话不妨直说,这里没有外人”
李复压住心中的暗涌,面色平静的说道:“这本《高祖实录》里边对于已故息王旧臣大加贬斥,微臣以为不妥,息王当年是太子,有人归附和支持是很正常的事,圣上登基之后,都任贤重用,许敬宗怎么敢如此污蔑,更何况现在息王旧臣很多都身居要职,难不成他们身死之后还要背负这污秽之言?为官一生图的就是千古留名,史书如此的有失公允,恐会寒了很多臣子之心啊!《高祖实录》是后世帝王的镜子,当功过分明,让后世信服才对啊!”
李复一口气说完之后,便低头不再看太子,他心里知道,这哪里是许敬宗胡写啊,这整个就是李世民的意思,他之所以这么说,是看准中了太子心中存有正义,他要在太子心中埋下一根刺。
当时李复知道褚逐良被调岗了,心里很不舒服。本来他对复仇一事一直比较矛盾,李世民确确实实是个明君,大唐国运昌盛,他有时候是真的想放下仇恨,就这么用心做一位贤臣,毕竟就算他父亲做皇帝也未必有现在的盛世。
但是李世民更换史官,明显是做贼心虚,加上现在明目张胆的歪曲事实,李复心里复仇的种子竟有了些许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