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先前的风气 旧砖与新墙 读文件

作者:穆涛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0-02-03 13:05:38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org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org


随机推荐:诊断出绝症后,真千金不争了 昼夜边界 真千金出狱后,哥哥们跪求原谅 超级帅男闯荡社会风云乍起 重生1961,开局相亲对象就被截胡! 团宠真千金手拿神明剧本 穿成宠妾,我靠作妖改写be结局 思明月 

    读文件我在行。单位里开会,有念文件的事,我都去争取。因为我定力不太够,听别人念,我坐不住,有时候还犯困。让我争取到嘴的,不管重要不重要,我一概很认真地对待,再冗长乏味的文字,中间不喝水,不清嗓子,也没差着行念过。单位里念文件这种学习方法,据说是从战争年代保存至今的,是当代传统。当年部队里官与兵识字的不太多,上级有重要的文件发下来,找读过书的人念一遍,大概意思就清楚了,之后再组织一两次讨论,目的是把文件的要点记住。习惯都是养成的,这话说得一点不错。

    文件是公文,是给公众看的。私人看的叫信件,一个人写信,怎么写都可以,鬼画符也行。只要读信的人愿意看,并且能看明白。公文是讲规矩的,只是这规矩是断代的,不沿袭,不传承。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公文的写法,甚至在一个朝代里,因为皇帝换了,公文的写法差异也挺大。公文不是小事情,一个时代里,老百姓怎么过日子,是民风的基础。公文写成什么样子,是文风的“发源地”。用时尚的词说,民风是通俗文化,文风是高雅文化。民风与文风糅合起来,新鲜的时候叫时代气息,过一百年之后,水落石出,就叫时代烙印。

    看一个朝代的文风,是朴实的,还是浮夸虚饰的,看看当时的奏章、圣旨、律条、讼状,以及史官的文字,基本上可以看出梗概。夸一个作家,最了不起的“授奖辞”,是说他“得风气之先”或“开一代文风”,意思是说他和这个时代的文风不太一致。

    最早的公文是甲骨文,也是笔法最简练的公文,是真正的“寓繁于简”,那种简练,那种高浓缩的文字是迫不得已,因为要刻在龟背和兽骨上,受“硬件”限制。那时候“卜辞”也是公文一种,巫师是精神领袖,是宫廷文官。卜辞是深奥难懂的,是天书,国君也读不懂。“卜辞”头上的那一层雾水,是巫师的饭碗,人人一眼望穿的话,巫师就没饭吃了。

    秦朝的文风杂芜,也可以叫风格多样化,那种不成形和不定型,源于那一时期文化的重头工作是统一文字。汉代的文风是了不起的,尚儒,又朴实大气。“汉兴之初,反秦之敝,与民休息,凡事简易,禁罔疏阔。”《史记》和《汉书》是汉代文风的代表,均是天赐的大手笔。《史记》就不用说了,《汉书》开卷第一篇第一段就很有那么一点“浪漫主义”:“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母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对班固老爷子不服真不行,确实不同凡响。写刘邦妈妈的外遇与神交,是他爸爸亲眼见的。真正的春秋笔法,证据“确凿”,有谁胆敢不相信,请去问问高祖的爸爸。

    魏晋重文采,讲形式与手艺,公文多是“才情并茂”的。到了唐朝,“文起八代之衰”,倡导古文的朴实之美,去魏晋的骈俪气,“文采不宜伤叙事”。元代重视祭祀,这类文字留下来的多,读着开阔也传神。领导人重视什么,一个时期就风行什么。元代“曲”盛,曲高但和者不寡。元代的国家特征是打天下,不在治天下,有浪漫的精神气质。遥想当年各级大汗们,开疆拓土,威风马上。将士们也要有业余生活的,蒙古族人于歌舞是内行,军**谊,“曲”的基础是牢靠的。

    清朝的文化贡献多,劣的贡献是文字狱,好的贡献是《康熙字典》和《四库全书》。编出好字典的朝代是大朝代。《康熙字典》1710年开编,1716年成书,收汉字47035个,主持人是张玉书、陈廷敬。《四库全书》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正式编修,历时二十年,1793年收工,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文化工程”,收书3500多种,79000多卷,近10亿字,由纪晓岚、陆锡熊、孙士毅为总纂官。《康熙字典》和《四库全书》是集大成,是两座大仓库,一是字库,一是文库,至今仍是文化上的骄傲,“康乾盛世”不是空口说着玩的。元代与清代都是少数民族主持国家政体,蒙古族治元朝,满族和蒙古族合营治清朝。清代存在的时期长,对文化的高度重视恐怕是原因之一。十多年前,我曾有过一次难得的机会,“借机”翻阅过一个月的清代婚姻刑案的卷宗。用现代的观点去看,有些结论多守旧礼而违天理,有些还特滑稽。但文笔谨严,案件的叙述简约清晰,一宗案子,几百个字就交代清楚了。我们如今的公文实在不好意思去恭维,套话、虚话、空洞的话蔚然风行。我曾朗读过一个“植树”的文件,文件核心讲的是为什么植树,植树的意义,环保,以及做人的情操修养,青年人的成长,贯彻精神等内容,高屋建瓴,上纲上线。但要把树种活的字却是一个也没有。

    古文今译也是如今太糟糕的一种文风。这种事我们也做,台湾那边也做,但严谨去做的太过寥寥。一句古文几个字,却“译”出几十个字。《四库全书》要这么译一家伙,我们就实打实进入了“知识爆炸”的时代。

    现在看“**”时期的报纸和文件,直觉是可笑的地方多。一个人活到可笑的地步是悲哀的,一个时期的文风如果让人可笑,是更大的悲哀。不知道再过一百年,后人怎么评看我们这一时期的公文。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org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