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文心雕龙新译 正文 第三十六章 类比与起兴的艺术特征

作者:克谐 分类:校园 更新时间:2019-07-28 11:34:19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org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org


随机推荐:这本书的名字叫:空 棺材铺之诡事录 暴富很难?我的娱乐公司通女儿国 洪门传说:斩妖除魔之路 故事新编 退婚?好啊,我要把你家买下来 犯浑 误惹春潮 

    《诗经》的字词语义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

    “风、赋、比、兴、雅、颂”六义。汉初,在毛亨(生卒年不详战国末鲁国人秦始皇时期避难隐居武垣县入籍河间)著述的《毛诗故训传》中,将《诗经》里面属于

    “兴”的部分,特别标注出来。究其原因,在诗文情理上,难道是

    “风、赋、雅、颂”互通有无,而

    “比”格外鲜明,唯有

    “兴”晦涩难懂的缘故吗?所谓比,就是类比,一般使用内容情趣近似的事物,彼此印证和互相强化;兴就是起兴,通常使用不是直接关联的事物,通过隐喻、暗示或启发,借以引领思路、诱导想象和激发颖悟。

    在《诗经》中间,作者于表现美刺讽谏、扬善抑恶的创作目的之际,若唤醒蒙昧、抒发情怀,适合使用

    “起兴”的手法;若说明生动、印象深刻,依赖

    “类比”,给予强化;若郁闷压抑,宣泄愤恨,刚烈莫过

    “类比”;若明哲保身,托物寄情,智柔必在

    “比兴”。所谓

    “识时务者为俊杰、知得失为英豪”,如果因势利导而又云龙风虎,却由于诗人或作家,在各自志向和学识智力方面,存在着千差万别,所以他们究竟选择

    “比”还是

    “兴”,必定因人而异啊。单言

    “起兴”的文学艺术风格,一般字词语句时常委婉晦涩,时常选用庸常纤细的自然情物,借以隐喻映射义理深刻的社会道德。

    譬如《诗经•国风•周南》中的《关雎》,之所以

    “关关雎鸠”起兴?一者,

    “雎鸠”作为一种喜好鱼水嬉戏的飞禽,他们头冠威武而姿态庄严,而在世俗中被古人称作

    “王雎”;二者,

    “雎鸠”逢求偶季节,他们雌雄都会发出

    “关、关、关”的鸣叫。所以,作为《国风•周南》中的第一首诗歌,《关雎》在全诗内容上,不仅可以泛指一般男女情事,而所谓其特指

    “后妃之德”,亦属合情合理啊。至于《诗经•国风•召南》中的《鹊巢》,以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起兴,根由在于民间熟知雌鹊性巧,善于筑巢,而雌鸠(布谷鸟)虽性拙,但能够借助鹊巢孵化后代。

    因此,无论鹊还是鸠,亦不管种类上,他们的出身,或属名贵,或是平庸,都同样母性十足,并且都还是持家能手和传宗接代的行家。

    因此,所谓《鹊巢》一诗有

    “夫人之德”,亦不足为怪啊。然而,像这一类诗词,他们运用

    “起兴”艺术,虽然均属于合情合理,却都不属于浅显易懂,而且必须加以旁注解释,方能由此知彼而豁然开朗。

    再看

    “类比”的艺术特征,无论寄寓情怀,还是阐释义理,在选择比喻对象时,贵在善假于物,关键还是要相得益彰。

    例如《诗经•国风•卫风》的《淇奥》中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是用金锡圭璧来比喻品德尊贵,而《诗经•大雅•生民之什》的《卷阿》中

    “颙颙卬卬,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则以珪璋来树立器宇轩昂的形象;再有《诗经•小雅•小宛》的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是以蜂育螟蛉的舍身忘己来比喻养育后辈,而《诗经•大雅•荡》的

    “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则用蝉的聒噪来形容胡吃海喝的喧嚣;另外,《诗经•国风•邶风•柏舟》中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和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前者用身着污浊衣服来表现心烦意乱,后者以心非床席可卷来表明矢志不渝。

    像这样一些极其生动形象的例句,都是《诗经》中用

    “类比”的经典佳作啊。还有《诗经•曹风•蜉蝣》中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比喻蜂拥升腾的白色蜉蝣如同身穿雪白的丧服,借以暗叹生命的短暂;而《诗经•郑风•大叔于田》的

    “执辔如组,两骖如舞。”把驾驭马车比作人在编织而马在跳舞。像这样一类略显隐晦的比喻,也应归于类比行列吧。

    战国后期,楚襄王听信谗言而屈原惨遭放逐,在如此背景之下,像横空出世的《离骚》,虽然延续了《诗经》风格,但其中的讽喻,俨然是

    “比”与

    “兴”交织兼备了。进入汉代,虽然文学风气昌盛,但是作家们大多屈尊权势而偏好浮夸,像《诗经》原本丰富多彩的讽刺劝谏,逐渐日趋沦丧,随之

    “兴”的艺术特色,也就销声匿迹了。与此同时,辞赋赞颂,如日中天,于是类比譬喻,得以风起云涌,并且愈发繁华。

    但是,从此之后像

    “类比”一样的形式内容,则与产生《诗经》那一大时代的原始模样,简直就是形同陌路、判若两人啊。

    论说类比的根本特征和具体方式,在选择比喻对象上,原本没有固定模式,确实就是变化无常;在内容方式上,既可以是声音,也可以是相貌,还可以是心绪想象,更可以是世间百态。

    所以,战国时宋玉《高唐賦》的

    “纤条悲鸣,声似竽籁。”是声音之间的比较;西汉初年枚乘《梁王菟园赋》有

    “焱焱纷纷,若尘埃之间白云。”是外形相貌的比喻;还有贾谊《鵩鸟赋》的

    “夫祸之与福兮,何异纠纆。”则是用具体事物来比拟道德理念;再者,王褒《洞箫赋》中有

    “优柔温润”

    “如慈父之畜子也。”等句子,则是用声音和情怀来相互比对衬托。东汉马融《长笛赋》的

    “繁缛络绎,范、蔡之说也。”是用声音起伏与激烈辩论作比较;另有,张衡《南都赋》的

    “起郑舞,茧曳绪。”则是形象事物之间的映衬。诸如此类的手法,在辞赋歌颂中间,确乎比比皆是。

    甚至文章中使用类比之频繁,仿佛日常生活中间,天天都离不开

    “类比”,反而一个月也用不上一次

    “起兴”一样。因此,如此类比与比兴的使用频次不对称,所导致的最终结果,则是有较高艺术造诣的

    “起兴”日渐衰退并趋于消亡,唯独剩下了琐碎、简洁、庸常的

    “类比”方兴未艾且如火如荼。这也就是自秦末以及两汉以来的文章,之所以不如姬周时代庄严深刻和丰富多彩的一个重要原因啊。

    纵观这一时期的文坛风气,特别是那些热衷吹捧扬雄、班固诸人,以及崇尚追随曹植、刘桢后面的作家们,无论描绘山川大河,还是夸赞云海万物,无不充斥着反复多样的比喻形容。

    正因为如此,这期间的作品,不但辞藻华丽,而且夺人耳目,他们凭借的其实仅是类似《诗经》中

    “比”这样一种艺术手段罢了。至于其他类似对文学作品,像西晋潘岳的《萤火赋》有

    “流金在沙”,以及张翰《杂诗》的

    “青条若总翠”等,虽然属于类比中性格比较鲜明的字句,但是在种类样式格外繁多的类比艺术手段中,他们同样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亦不过属于比喻的恰到好处而已。

    毋庸讳言,对于作家文人而言,运用和评价类比的得失优劣,如果不是显而易见,也会是易如反掌,因为假如有谁把天鹅刻划比喻成了家鸭,那么即便不视为一无是处,也应该等同一败涂地吧。

    总而言之:诗人文章多兴比,借物取景分枯荣;北胡南越风俗异,肝胆相照仁义同。

    起兴情志必果断,类比镜影须自然;如同风从水面起,恰似行舟入大川。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org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org